硃砂和王咪:新媒體時代的“陸上行舟”

時間:2015-02-10 18:44:50 | 來源:中間美術館

資訊>展評>

小船的建立

王咪是小説家王朔的女兒,硃砂是大畫家朱新建的兒子。他們都是從小受文藝福澤的幸運兒。但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幸運,不在於有父輩的文藝王國庇祐,而恰恰在於成長路上,他們並不參與。

能以自己喜歡的事來解決溫飽,就是王咪和硃砂認同的“真正的幸運”。硃砂曾在法國學習藝術,王咪畢業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歸國後他們共同建立了視覺設計工作室——One Thousand Times(一千遍)。

藝術總監硃砂語速很快,有趣、博聞;王咪北京大妞式的爽朗從容,幫愛較真的硃砂解決了一切他解決不了的問題。王咪説,硃砂讀薩特長大,她初中時念得則是馬克思·韋伯,他們是知識結構、世界觀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我們常常因為對美國出兵的觀念相左吵上一架,但生活和工作上的目標,是很一致的。”

“父母其實不希望我們回國。”王咪笑著説,“但他們50多歲,我們20多歲,想法肯定不一樣。所有家庭的小孩都在抗爭。”父母希望二人能夠長居國外,即便回國,也從事醫生等穩定的工作,甚至不希望他們早早地結婚,但這些,二人都沒做到。王咪和硃砂能向家庭保證,恰恰是最重要的一點,起碼成為了人格獨立的人。

王咪説,人格獨立,就是多讀書,有自己的想法,做人有底線,有尊嚴地賺錢。他和硃砂的獨立,也直接影響了一千遍的獨立性。“一千遍”的名字,來自於一句著名的話:先進思想需要絕對地灌輸,實踐重復一千遍就成為邏輯的格。這表明他們在設計領域有野心要表達,並且想做點實事兒。

一千遍工作室的業務,分為設計和出版兩塊。今年,他們會陸續出版一位從未被人熟知的民國小説家的作品和一位隱士畫家的創作筆記。硃砂認為,“一千遍”的底線和尊嚴,在於他們做一本書時,會花最長的時間,選擇最合適的材質,盡可能尊重作者的表達。他們的目的,是為紙質書摘掉所有標簽,去除所有商業化的操作。

“比如這位民國作家,他的小説,現代人知道得很少,但這不代表他不值得被閱讀。其實沒必要一窩蜂,也不要去橫向比較。到底誰是大文豪?這意義不大。商業上只要保證不虧,我們已經很高興了。我們有野心,但只是文化上的野心。我們需要去做這樣的事兒,讓他們被看到。”硃砂這樣説到。

如果説工作時的建立中,父輩真正起到過什麼作用,那就是幫王咪和硃砂建立起了在美學標準上的天然信任。

王咪聊到了那本王朔寫給他的最著名的《致女兒書》:“他們都問我,你説做王朔的女兒很倒楣,是真的嗎?我都不太記得當時自己説過那樣的話了。做他的女兒當然不倒楣。多少因為他,大家認識到工作室的這些年輕人,也有很好的審美能力和業務能力。”王咪説,“魔岩三傑”之一的張楚,之所以會找他們來製作新專輯,不光是熟人介紹,還有對“一千遍”設計師工作態度的認可。

“張楚要做絲網印刷,我們會陪著他去找材料,同時跟他一起將作品設計出來。他喜歡這種參與感,這也是我們喜歡的工作狀態。當然,這樣的狀態,在中國是很少的。”硃砂是個在工作上全情投入的人,他最常挂在嘴邊的話就是不計成本去做設計。

“一千遍”的底線和尊嚴

2014年,一千遍工作室正式步入軌道。他們在北京的幸福公寓,建立起了一個將生活區域和工作區域融合的工作室。

硃砂和王咪將夫妻店經營得充滿歡樂。隨處的綠植,滿滿的外文圖書,玻璃窗的水筆方案,都顯示這是一個充滿活力和生活品質的地方。曾經有一位實習生,在任職結束後寫下一篇長長的懷念文章,文中稱二人是沒有淩駕感的同齡人,搞笑夫妻檔。“我們這兒沒有上下級的區分,大家都是朋友,都是不為了錢財聚到一起的。”

但經營公司,不免會考慮盈利狀況。平面設計這個行業真正開始市場化,是在2005年之後,硃砂認為,直到今天,這也仍是一個不景氣的行業。作為其中的佼佼者,硃砂對工作室的前途還比較樂觀:“上海那邊的設計報酬比較豐厚,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開始重視品牌形象,開始找類似我們的工作室來做設計,這就是轉機。”

天蝎座的硃砂,在接受新任務時,常常會熬上幾天幾夜。雙子座的王咪,會在他鑽牛角尖時,以合夥人的身份提醒一句,“別太較真”。由於公眾對設計行業的認知度不夠,加上硃砂和王咪都並非學商出身,他們常常會在簽署合同,或者投入産出比上吃點小虧。

硃砂開玩笑,商業設計行業裏的壞人還是很多。“我説的壞人,指的是市場相對混亂,導致的相互不信任。甲方會認為做設計的乙方常常做無用功,乙方認為甲方什麼都不懂。你會開始懷疑你的價值在哪。”雖然一千遍工作室的經營內容比較獨特,更多的是關心、傳播他們喜歡的內容。但在二人眼中,“一千遍”和歐洲大大小小的工作室一樣,沒什麼新鮮的,甚至非常傳統。“對待好每一個客戶。積少成多吧,慢慢在所在的城市有些影響,這就是我們在設計行業有安全感的來源。”

不光是設計行業本身的壁壘,一千遍工作室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近年來出版行業的生存艱難。紙媒的衰退,紙書閱讀量的下降,書店的倒閉,似乎都在預示著“圖書死了”。硃砂也認同,網路確實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模式,在法國學設計的時候,他眼見著經典又時尚的地鐵海報,迅速被電子屏替代。但他不認為這是傳統的流逝,而是不破不立。

“美國人20世紀初就喊過‘紙媒死了’,之後他們仍然在印刷牛皮紙精裝書。書店會倒,但紙質書不會死。微信推送的資訊,有多少又是值得印刷的呢?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紙書死了,而是沒有把不同檔次,不同內容的精品推向大眾。書店裏所有的推薦書都是暢銷書。我覺得應該給年輕人推薦一些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書,而不是永遠推薦經典。

積少成多

工作之餘,硃砂、王咪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喜歡旅行、喜歡美食、電影、看話劇,偶爾看看朋友、前輩們的畫展。硃砂為王咪推薦法國的戲劇本子,王咪為硃砂推薦美國通俗讀物《蠅王》。他們對“創業”本身並無太大的激情,只是感慨真的從事了喜歡的行業。“趁著還年輕,我們還敢幹這個,等你到30多歲,有了生活壓力,就不太適合繼續進行這種工作室的模式了。工作室能支撐下去還有盈利,在目前的市場中非常少見,起碼在中國來説,很珍貴。能坐下去,真的挺好的。”一千遍工作室現有成員不超過十個人,商業項目雖然不斷,但用硃砂的話説,生活不容易,市場也不容易,“一千遍”能順利週轉下去,實屬幸運。

明年一月份,一千遍工作室的全國書展會順利進行,大客戶的商業合作也紛至遝來。但硃砂反覆強調著,“一千遍”帶給大家的報酬和收穫,是不能用金錢來計算的。那些真正值得被閱讀的藝術家、小説家,雖然不需要被大規模地傳頌,但是他們存在,就是最大的意義。到了雨水豐潤之際,王咪和硃砂在旱地上所造的這艘小船,一定會搭載上更多的乘客。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