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以三件作品管窺大寫意花鳥畫的精神內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9-18 11:27:14 | 文章來源: 新浪收藏

陳淳花鳥圖軸

花鳥畫成為獨立學科是在唐代時期,最初出現的花鳥畫是以寫實、寫形為主,宋代院體畫中的珍禽瑞鳥等題材為此類花鳥畫的代表。進入元代,由於受統治者的壓制,消極、避世、隱居思想籠罩文壇,花鳥畫一改宋代繪畫“刻意求工,妙在賦彩”的風格,轉向以純水墨抒發其內心情感的繪畫風格。由寫實性逐漸向寫意性過渡發展,寫意花鳥畫成為畫壇主流。可以説,大寫意花鳥畫的寫意精神開始於元代,滲透于明代,形成于明末清初時期。在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等人的努力下,大寫意花鳥畫日趨成熟。從小寫意到大寫意,無數畫家鍥而不捨地探索和追求,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大寫意花鳥畫具有民族特色,富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陳淳、吳昌碩和齊白石是其中三位有代表性的畫家。

寫意花鳥是經過畫者賦予情感之後的生發,通過暢神、抒情、寄興等方法來表達情感、陶冶心靈,為畫者傳情。達意、暢神、造境。元代開始出現小寫意花鳥畫,明代時期,才正式開始出現大寫意花鳥畫。大寫意之“大”,是指內涵豐富,通過簡練概括的線條表現出大寫意之“大”。“大寫意強調無極之境,用大片空白表達作者無限情感,從而能夠直抒胸臆,將內心強烈情感通過有限的紙張宣泄出來。”[1]。大寫意畫首先以自然為美、以真為美,其次有寓“物趣”之中的“天趣”,充分地張揚自我,將詩、書融于繪畫,加強筆墨情趣。

明代是花鳥畫發展進程中一個高峰時期,不但成就卓著,並能開宗立派。被畫史上稱為“青藤、白陽”的徐渭和陳淳,他們在繼承沈周、文徵明繪畫的基礎上,筆墨顯得愈加放逸豪爽,並將詩文、書法和繪畫互融,開創了文人寫意花鳥的新風。

一、大寫意花鳥畫的開創者陳淳

陳淳(1483—1544年),字道復,號白陽,又號白陽山人。江蘇蘇州人。出身於官宦之家,祖父陳璃(1440—1506)官至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並與沈周交往密切;父陳鑰(1464—1516)擅長詩文,是文徵明的好友。優裕的家境,良好的文化氛圍,在陳淳的周圍釀就了一個畫家成長的良好環境。他“既為父祖所鍾愛,時太史衡山文公有重望,遣從之遊,涵揉磨琢,器業日進,凡經學、古文、詞章、書法,篆籀,畫,詩成臻其妙,稱入室弟子。”[2]。他的畫風既受文徵明的影響,又學沈周,工山水、花鳥,並自成一家。尤擅水墨寫意花鳥,開創了明代寫意花鳥畫新格局。以致文徵明讚曰:“吾道復舉業師耳。渠書畫白有門徑,非吾徒也”[2],遂有“出藍之譽”

陳淳的花鳥畫,既傳承了文徵明的工秀,又承襲了沈周的放逸,最後以狂草入畫。所以他的用筆顯得較為奔放,亦有頓挫、跌宕之感;用墨則乾濕、濃淡適宜,富於變化,顯得層次較為豐富。所以他的畫有“一花半葉,淡墨欹毫,有疏斜歷亂之致,咄咄逼人”的讚譽。

圖1:花鳥圖軸,山東博物館藏,二級文物。縱128釐米,橫58釐米,款識:道復。鈐印:陳淳私印(白文),復甫(朱文)。此圖構圖簡練,以簡潔的筆墨,畫一棵不知名的樹,疏爽的枝幹,盛開的花朵,還有枝頭含苞欲放的花蕾,墜彎了搖曳花枝,樹下一隻雉雞仰頭鳴叫,意趣盎然。此圖以“勾花點葉”法繪盛開的花朵,花瓣以白描線條勾出,刪去了繁瑣的細枝末節,花片簡潔稀少,略去設色的麻煩,只雙勾取意;樹榦以水墨點染,為意筆草就,主脈與支脈連筆或頓挫甚多,多隨意點畫,得意忘象,具“逸筆草草”之韻和“不求形似求神韻”的創作宗旨。一筆中即具濃淡輕重,顯示出墨法之精熟。花和石的輪廓線簡略快疾,時見臥筆、折鋒和飛白。雉雞在此幅圖中居顯要地位,其羽毛片片細緻,工筆精心寫就,張嘴鳴叫的聲音似乎就迴響在耳畔,飽含了作者自己的主觀情感。冼練的形象與放逸的筆墨相結合,創造出了水墨大寫意花卉畫的新風。王穉登在《吳郡丹青志》中評價陳淳的藝術成就説道:“尤妙寫生,一花半葉,淡墨欹豪而疏斜歷亂…”[3]

從此畫的自題中可知此圖作于嘉靖己亥秋七月望後、五湖田舍之浩歌亭。“五湖田舍”是陳淳的私家庭園,當時的文士自建庭院很盛行,如沈周的竹居,文徵明的停雲館,唐寅晚年的桃花塢…這些花園的佈置反映出文人的審美愛好,成為文人畫家休息、觀賞、聚會的理想場所,畫家們常常取之入畫,或真實的表現生活情狀,或以浪漫的手法把這些環境詩化、理想化,寄寓他們的情致和審美意趣。1523年冬,年已40歲的陳淳自京城回到蘇州後,自己在“茂林修竹,花源柳隆陜,鴨欄鶴圃,酒簾漁艇,極隱居之勝"的陳湖築室,取名“五湖田舍”,並建碧雲軒,從此開始了他的隱居生活。其崇尚自由的天性得到解放,“山中寂靜無人到,松筠滿眼平生好。讀罷聖賢書,一樽聊自如。忽聞山鳥語,絕勝歌仙侶,醉醒月明時,鳥還人不知”。這首陳淳自作《菩薩蠻》道出了山居的樂趣。這幅花鳥軸作于嘉靖十八年,即1539年,正是隱居陳湖“五湖田舍”時期,屬晚年作品。陳淳晚年“草草水墨”所形成的“疏斜歷亂、淡墨欹豪"的花鳥畫風格,傳承了倪瓚的“逸筆草草”之説,是對道家倡導的“道法自然”的追求,是意趣的表達;他把繪畫作為自娛,是怡悅性情,是精神的“逍遙”,是“寫胸中逸氣”。他的這種美學觀點正是莊子主張的逍遙遊心,是一種精神上的放情。

簡潔的形象,淋漓的水墨,迅疾的筆勢,欹側的題跋,是陳淳洗盡鉛華的寫意之作的特點,彰顯老莊樸素為美的妙趣。這種通過筆情墨趣來傳達畫家自我個性、感情、逸興的方法,真正進入了寫意畫的最高境界——大寫意,陳淳清勁的筆情墨韻已經建立起一種文人寫意花鳥畫的新模式。

繼陳淳之後,徐渭從根本上完成了水墨寫意花鳥畫的變革。他發揚光大了陳淳的寫意風格,並開創了花鳥畫潑墨的大寫意畫法。石濤、朱耷等畫家也認為繪畫是宣泄情感和抒寫性靈的形式,並且強調情感抒發的當下性和直接性。揚州八怪“以氣韻為主,以寫意為法,以筆情墨趣為高逸,以簡易幽淡為神妙,藉繪畫為寫愁寄恨之工具…”[4]傳承了大寫意的精髓。與“揚州八怪”一脈相傳的“海上畫派”對傳統繪畫的革新更為自覺和強烈,吳昌碩是其中影響最大的健將。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