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李鋼:藝術本應是流露 而不是找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9-12 11:33:30 | 文章來源: hiart

記者:你必須要讓顏料待在一個畫布裏面的特別合適的地方,而在正常的畫布你只是處理一個形,畫面的合適和物質上的切合是不同的,你在處理很兩個很具體的物質間的關係。

李:所以我把自己縮得很小,微乎其微的時候,你就能體會到畫布的這種縫隙和顏料間粘黏的感覺,體量,甚至是聲音,全都放大了。

記者:人在作品裏是“以大見小”的,但《念珠》那件作品倒是“以小見大”了。

李:當我回看自己的人生,發現我的生命就是由不同的結點所決定和生成的,包括我選擇的學校、我遇見的人、我做的每一次決定都是這些結點,它們構成了我生命的全部以及我今天的樣子。在過去20年的時間裏有這樣無數的結點,我該如何呈現一個完整的生命?一個種子變成芽,一分兩瓣,再變成一棵小苗,分成四瓣,慢慢地它就長成了一棵樹,而這就是完整的生命,結果裏麵包含著整個過程。於是我找來一棵枯死的樹,把它身上所有樹杈打磨成一個球體,最後就出現了散落一地的大大小小的球。

記者:看起來像星系或是宇宙。

李:這個作品與之前的那個麻繩的作品從表面上看也是沒什麼關係,但其共同之處就是我往事物的內部看去的時候會變得很渺小,而此時事物自己會呈現出它的樣子,這裡面有著更深的一種思維方式的改變,而不僅僅是作品與我之間的放大或縮小的辯證關係。

進入生命的內部

記者:《念珠》好像與那些骨頭(《嵴》)是同時進行的。

李:《嵴》是我對之前的一個作品的延伸,2010年的時候我把一些樹枝固定在一棵樹的兩根枝幹中間,描述了一種看起來越來越遠的家庭關係,但它們之前是一體的。當我面對這些鵝卵石的時候,就想把它們連起來,因為它們在幾百年前可能是一體的,因為偶然的事情分開了,所以我想把它們連起來,是一個還原的動作,強調出它們之間的存在關係,所以我會用相機拍下我發現它們時彼此對應的位置和距離,然後用大理石膠順著它們的位置把兩塊石頭連接起來,所以看起來有些像是骨頭。但骨頭太具體了,所以後來我把幾塊石頭連在一起強調出一個整體,變成類似于動物脊椎的東西。

記者:一地的蘑菇好像也跟生命有關。

李:《念珠》是在雲南做的,我哥哥有一個工廠,所以就找來一些工人幫我打磨珠子,一棵樹除了枝杈的地方都丟在一邊了。這期間我與工人們一起吃飯聊天,為了讓工作順利進行,我會不斷地給他們灌輸我在藝術上的想法,包括《念珠》這個作品為什麼要這麼做。很意外,後來他們會模倣我的思維方式替我想如何處理剩下的木料。他們跟我溝通説用剩下的木頭做樹葉,樹葉也是生命的一部分,被我拒絕了之後又説做果實,我説這就不是我的思維方式。但是第三次,他們又給我打了電話,説扔掉這些爛木頭它們會腐爛,死去的過程裏會有新的生命出來,比如蘑菇或者蟲子。這次我真的被感動了,他們是真的在替我想作品,甚至比我想的更遠,當我還在歸納生命的時候,他們已經把生命的”迴圈往復“提出來了。於是我就同意了這個想法,做出了這些蘑菇。

記者:時間在生命裏扮演的角色是奇特的。

李:我的作品很多都在關注生命的本質,是成長的過程中生發的東西,不是找來的。我特別反感藝術家説去生活裏找藝術,這個動作不應該是找,而是流露,是感受體驗後的自然流露。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