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研究生導師出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9-09 12:02:52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對於剛成立的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來説在教師的選擇上一直是外界的熱議焦點——選擇怎樣的教師才能和這個新型的藝術門類匹配,會不會有其他行業的工作者來藝術圈裏“串門”:

賈樟柯:

主題(專業)研究方向——影像藝術研究

賈樟柯,中國導演,山西汾陽人,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1990年在報考南開大學失敗後轉學美術。1993年就讀于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1995年起開始電影編導工作,同時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1997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2004年,擔任都靈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05年,擔任日本山形國際電影節評審。2007年,任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10年8月5日,獲得第63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呂勝中:

主題(專業)研究方向——傳統語言轉換 紙藝術研究

呂勝中,山東平度人。擅長年畫。1978年畢業于山東師範大學藝術系美術專業,1987年中央美術學院年畫專業研究生畢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作品有《臘月集》、《吉慶有餘》、《觀花圖》等。

徐冰:

主題(專業)研究方向——實驗藝術研究 當代藝術創作研究

在自20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創作的成名作《天書》系列中,他親自設計刻印數千個“新漢字”,以圖像性、符號性等議題深刻探討中國文化的本質和思維方式,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的經典。九十年代移居美國後陸續創作《新英文書法》、《鬼打墻》、《地書》等。此外,本世紀以來徐冰的創作面向更為豐富,特別是其日益關注的藝術介入社會的題材,《煙草計劃》、《木林 森》、《鳳凰》等均是頗具深度的代表作品。鋻於在當代藝術領域的傑出貢獻,1999年他榮膺美國文化界最高獎“麥克•阿瑟天才獎”;2004年以“9•11”廢墟塵埃為材料所做的作品《塵埃》,在英獲得世界視覺藝術最大獎項——首屆“Artes•Mundi國際當代藝術獎”;2007年在榮獲美國版畫藝術終身成就獎。

張國龍:

主題(專業)研究方向——實驗藝術研究 物質化與化物質

1957年生於遼寧省瀋陽市。1988年西安美術學院油畫係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1991年赴德國美茵茲大學藝術系研修。在克勞斯•尤根費申(Klaus Jurgen-Fischer)教授畫室學習,現為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教授,研究生導師。在二十餘年的時間裏,張國龍幾乎參加了國內的所有重要大展,作品被中外美術館、基金會和重要藏家廣泛收藏,是中國綜合材料繪畫領域最重要的代表藝術家之一。

傑弗瑞.邵:

主題(專業)研究方向——未來媒體藝術

傑弗瑞是數位媒體藝術的先驅,並一直堅持探索數位媒體科技應用於不同領域,包括虛擬及擴增實境、沉浸式視覺環境、可操控電影系統及互動敘事等。本方向旨在不斷開掘與發現當代科學多方面的技術成就,並嘗試引入藝術創作的表達語境。

宋冬:

主題(專業)研究方向——實驗藝術研究 身份與自我表達

宋冬,中國當代重要行為藝術家之一。1966年出生於北京,1989年畢業于首都師範大學美術系,現生活和工作在北京。

鄔建安:

主題(專業)研究方向——圖像符號語言

鄔建安以主動的方式,將圖像符號與資訊氾濫的時代文化特徵作為藝術表達的素材庫,圖謀移植、嫁接或再生的敘事性藝術表達。

林一林:

主題(專業)研究方向——實驗藝術研究 公共空間與社會雕塑

林一林,1964年生於中國廣州,中國重要行為藝術家之一。1987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雕塑係,1991年組建“大尾象工作組,

邱志傑:

主題(專業)研究方向——總體藝術與跨界研究

邱志傑,藝術家與策展人,1969年生於福建漳州。1992年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版畫係,開始介入當代藝術活動。現為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教授,總體藝術工作室主任,碩士博士導師,中國美術學院藝術與社會思想研究所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當代藝術院特邀藝術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實驗藝術委員會委員。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