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聲音

黃茜:實驗藝術被認可還是被招安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8-21 09:57:31 | 文章來源: 南方都市報

任何先鋒藝術,在被主流權力話語收編或者變身為主流之後,都會迅速喪失其批判性。今天的實驗藝術是否也會如此?為體現官方美術機構對實驗藝術的認可和重視,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於今年首次設立了“實驗藝術展區”,並成立包括吳長江、劉健、譚平等藝術家在內的實驗藝術委員會,對近10年來的實驗藝術創作進行提名和遴選。8月17日,“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實驗藝術展區”在北京今日美術館啟幕。中國美術家協會黨組成員、副秘書長杜軍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雖然全國美展的‘主旋律’基調是一定的,但評委在遴選時對實驗藝術作品非常包容。國家關心當代藝術創作,藝術家們也樂於躋身全國美展這樣大型的官方展覽。”

首次將實驗藝術納入全國美展

和全國美展其餘12個展區不同,實驗藝術展區不採取“海選”的方式,而是由評委提名和多輪推薦的形式決定入圍人選。最終,組委會從200余件提名作品裏選出47件,類型包括裝置、生態雕塑、攝影、錄影、行為等等。對於材料、條件及狀況不適宜展出的作品,則輔以文獻展的方式,在今日美術館全面呈現。

中國美協常務副主席、實驗藝術展區主任吳長江表示,實驗藝術是改革開放的新生事物,是當代的一項重要的藝術創作形式。將實驗藝術納入全國美展,在全國美展歷史上是第一次。

中國的實驗藝術,在上世紀80年代被稱為“前衛藝術”或“新潮藝術”,今天亦被稱為“當代藝術”,長久以來受到官方美術界和主流批評家的抵制、遮蔽和誤解。杜軍在新聞發佈會上説:“對於實驗藝術,我也是剛剛入門。”實驗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央美院副院長譚平亦告訴南都記者,為了彌補對實驗藝術的認識不足,委員會和“北大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做了一個基礎性的工作,即對中國實驗藝術發展脈絡和中國實驗藝術教育的歷史進行調研。在調研的基礎之上,才進行提名和推選”。

這樣一個充滿官方色彩的展覽,能否改變中國的實驗藝術長期邊緣化的境況?從好的方面講,它推進了官方和公眾對實驗藝術的包容和理解。另一方面來講,原本無界定、無體制、喜歡不時“撒點野”的實驗藝術,是否面臨著被界定、被馴服的危險?

重要當代藝術家部分入圍部分落選

作為實驗藝術的十年成果整合,本次展覽不乏諸多已被美術界認知的藝術家入圍。顏磊、尹秀珍、王鬱洋、徐冰、隋建國、繆曉春、王慶松、宋冬、丁乙、徐震、崔岫聞等藝術家的裝置、觀念、行為類作品,佔據今日美術館1號館的2-4層展廳。在2號館和3號館,則展出了蔣志、胡曉媛、展望、胡介鳴等藝術家的影像和裝置作品。許多入選的作品都參加過威尼斯雙年展、卡塞爾文獻展等國外重要展覽。

雖然並不知道本次展覽的提名情況,但從現場來看,一些在當代藝術史上起著重要作用的藝術家,比如黃永砯、谷文達、張培力、耿建翌等並沒有露面。張洹、馬六明等挑戰尺度的作品也沒有入選。具有實驗意識但隸屬於傳統媒材的架上繪畫和傳統意義上的雕塑作品,也被排除在實驗藝術展區之外。

對此,實驗藝術委員會主任譚平告訴南都記者,“一方面是展覽空間和數量有限,不能全部涵蓋所有優秀的實驗藝術作品。另一方面,有的藝術家雖然名聲很盛,但近十年來的作品並沒有特別新鮮的,也許他的風格在20年前就已經形成了,到現在一直在重復自己。”

批評家尚輝則表示:“這個展覽試圖把十年內最經典的藝術作品都選進來,但客觀上也有意識形態的討論,有些作品不太適合這個展覽。從這個角度來講,這裡的作品並不十分全。我所知道的一些很好的藝術家也沒有選進來。”

中國當代藝術已本土化,但仍有“審美差”

全國美展遴選十年實驗藝術精品,但自實驗藝術在中國誕生後,也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尚輝説,第一批的當代藝術家,更多是運用反體制的中國符號,比如王廣義的“大批判”、岳敏君的憨笑傻人等,是按照西方藝術的標準,來遴選藝術家和作品;第二個時期,國內藝術家自主性被調動,突破了政治符號,開始具有藝術本體的探索性;現在則處於第三個階段,當代藝術已經不再是西方藝術了,中國體制內的藝術機構,體制內的批評家也開始承認這樣一種藝術創作方式。

尚輝提到,與第一階段相比,今天的當代藝術已經本土化了,但因為大眾美育的缺失與落後,當代藝術與普通百姓之間仍有較大距離。“藝術的大眾化是當代藝術最響亮的口號。今天我們在現場看到所有的作品,梯子、燈光、水泥都是大眾的,不需要專業人士通過藝術訓練來做,甚至這些作品都是由工人來完成的。但是它表達的思想、理念卻不是大眾的。這就造成了大眾藝術的矛盾。”

提到展覽的問題,尚輝也表示,“當代藝術的欣賞與純繪畫講究視覺審美有很大區別。就怕老百姓帶著視覺審美的觀念來看作品,發現作品並不美啊,所以很多人説這是一種‘審醜’的藝術。其實不對,原有的觀看方式在解讀當代藝術的時候失效了。”“如果展區裏能有志願者,對當代藝術作品、對當代藝術的創作方式進行介紹,對藝術的普及會起到很好的作用。”尚輝説。

如何避免把藝術品當垃圾扔掉?

要舉辦大型的實驗藝術展覽,首先會受到美術館展陳空間的限制。除了今日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等特別的場館之外,大部分美術館在設計時只考慮到傳統的架上繪畫、雕塑或裝置藝術的展陳,不適合呈現體量巨大、對展陳條件要求苛刻的實驗藝術。

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告訴南都記者,自今日美術館2006年成立以來,就定位為一個展示、推介當代藝術的場館。但即便如此,館內的空間有時候依然不能適應當代藝術的需要,因為“藝術家的創作在不斷變化,你不可能預知所有可能的尺度、材料和呈現形式”。“本次展覽布展的難度相當大,最重的作品重達2噸。有100多人參與了布展。”高鵬説。

“中央美院實驗藝術系的學生、老師都參與到了整個的布展當中。因為布展需要很多人,一般的工人還不行,這些從事實驗藝術教育和學習的老師和學生們,對實驗藝術有所了解,他們在進行布展的時候,才不會出現清潔工把藝術品當垃圾給扔掉的情況。”譚平對南都記者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