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黃鵬輝(中)與智利大使夫婦
2014年8月16日,黃鵬輝個展“平衡”在北京季節畫廊空間拉開帷幕。此次展覽展出了馬來西亞藝術家黃鵬輝近期創作的抽象布面油畫作品,該系列是其近年來在北京生活和創作的總結,突出了其對材料、質地、觸感和物質性的探索性實踐。
季節畫廊負責人及智利大使
黃彭輝的工作室位於偏離北京熙熙攘攘市中心的的黑橋鄉村,在那裏,他尋求到寧靜和相對的隔絕,也汲此獲得他新作品的靈感。當黃鵬輝剛到北京的時候,他的作品仍然受到很強的東南亞國家,例如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風景畫中暖色調的影響。當藝術家面臨一個相對嚴酷的環境時,他作品的用色會隨著更加適度的涼爽,以及一年的四季分明的特點而慢慢轉變。這個轉變也促使他逐漸地由清晰的人物形象轉向抽象繪畫。在國際化的環境中生活和創作,很大程度影響了他的藝術創作和觀念。鵬輝此次創造出的新抽象作品,于他之前的具像人物及風景作品有非常大的差異。他這次創作的主要靈感來自於北京古老城市的都市風景,城市內外的結構和特質,例如在經過時間洗滌後,自然條件下所生成的斑駁城墻,腐蝕的水泥結構,或者人為創作下的都市塗鴉。
如果把“平衡”定義為相對的力量或者相互的影響力達到穩定和諧的一種狀態,鵬輝創造這一系列的作品,詣在探索和尋求這樣一個主題:當顏料像城墻的表層一般,慢慢脫落下來,鵬輝以此捕捉到時間在繪畫中的流失感,並試圖探討“永恒”這樣一個哲學概念。
開幕式上黃鵬輝及嘉賓、友人合影
本次展覽的作品突破了其以往對風景的迷戀,藝術家將具象風景抽離,把情感與純物質及色彩融合在一起。“我突然對肌理和質感非常感興趣。”彭輝這樣解釋到,“開始只是小範圍的做減法,去省略一些內容,後來就開始更大膽的嘗試,去探究較為立體的元素和手段,這又是一個‘增加'的過程。到後來我有些時候甚至會直接用手去抓、去塗抹,以塑造肌理和紋理。”
黃鵬輝主要運用油畫和琺瑯在亞麻布上創做,他憑藉新的表達方式將自己的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在這個經歷中,他非常專注于研究關於“物質”的問題,以及物質將如何影響他的藝術創作。相比之下,他可以暫時擱下內容及作品題目——作品大多以《無題》命名,只是在顏色上大致分為檸檬黃和灰色系兩類。
藝術家接受媒體採訪
藝術家把“物質”定義為一種包含或者由任意物理體所組成的材質。從一個更物理的視角來解讀,它是一種極具包容性的物質,可以是固態,液態,氣態,或者乳清。它可以同時被一種或多種感覺所捕捉到。在亞裏士多德和經院哲學的方式中,當一個主題在變化和發展中,物質接受形式並且成為一種材質。物質被定義為和它的本質沒有區別,同時不具有任何形式感的材質。
正如黃鵬輝本人所言,“物質可以被看作關注、感受或者行動的一個對象。”這個定義在他之前的作品中已經露出端倪。雖然他的作品深受風景畫的影響,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抽象表達方式也漸漸展露出來。在平衡這系列作品中,黃鵬輝將他的抽象概念表現至極致——在此基礎上,他同時賦予物質一個非常精彩的視覺定義。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魏龍德表示,“‘平衡’作為一種精神狀態,是指兩股對立的力量和影響力之間所達到的相互平衡——這個物質的狀態可以被直接解讀為對比色,以及厚重油畫顏料層和琺瑯顏料之間所産生的平衡與協調。”
在黃鵬輝最重要的繪畫成型階段中,他會先用畫筆構繪一層布面油畫,然後再用琺瑯顏料在表面加工。由於表面層的琺瑯顏料比油畫幹的快,它會和油畫顏料産生反應。之後,黃鵬輝繼續用畫筆創作油畫層面,直至在繪畫表面形成一層非常特殊的視覺效果。他通常會使用有光澤感的銀色金屬漆和黑色顏料。有的時候,他會在一個層次中運用不同的顏料來突顯所想要的效果。他在畫布表面再次重復之前的技法,使下面層次中的顏色漸漸顯露出來。他的平滑筆觸在畫面中佔主導地位,同時也為畫面帶入相應的能量。同時厚重的琺瑯顏料流露出一股觸人和流動的力量。
作品近照
作品細節圖
為了獲得漂浮流動的效果,他時而將畫面垂直放在畫室的地板上,時而將畫面挂立在墻上,以此來控制顏料的流動。通過頻繁地運用畫筆,他構建出強烈且具有力量的筆觸。畫面所呈現出來的效果也通過對比色而極具表達性。他的畫面是關於物質的表面——如同顏料從墻面上脫落下來一般,同時也關乎于在繪畫中流逝的時間以及永恒這個主題。時間在黃鵬輝的創作中起到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
在談及未來創作時,黃鵬輝表示自己還將在抽象繪畫上繼續探索,並希望在作品的三維和立體性上有更多的突破。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9月30日。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