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濾境”五人群展于北京季節畫廊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6-16 15:57:3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開幕現場圖

2014年6月14日下午,“濾境”展在北京季節畫廊開幕。此次展覽共有五位藝術家參展,他們分別是惠欣、羅曉冬、蕭鳴、徐帆與張文榮。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從現實的風景或物象中,準確又肯定地抽離出所需要的精神——好像精神真的可以被轉化成可觸可感可視的物質——將其具象或具象化,這是架上藝術的永恒命題或方法。這些藝術家正是秉承於此,他們或以戲謔的方式在畫面中製造矛盾性,或以書寫的筆觸重繪(雕)物象的表情結構,此之謂“濾境”。

        正如這個詞彙所喻指的,藝術家以一種出離于現實的方法重新回到那些被我們熟視的現實,再造心境。


蕭鳴作品


蕭鳴作品

        蕭鳴的作品有一種神秘而安靜的儀式感。他以麻絲為材料進行“雕塑”,作品中空而輕盈,卻蘊含著內省和禪意。蕭鳴從2012年底開始試驗並用這種方式創作,用他的話來説,他是典型的蘇派科班出身,因而格外關注“造型”。然而,在造型的路上需要探尋自己的風格與特色,找尋自身的氣息,麻絲的運用使他找到了一個突破口——他希望用材料本身的質地、感官來説話。這樣才能呈現出既不造作,又富有情感的人與物合二為一的作品。


徐帆,靜待4-60X70CM-布面油畫-2014

        徐帆的作品圍繞《伊索寓言》展開。他用大約五年時間創作了“寓言系列”,分為《不言而“寓”》、《我們的界》和《靜待》三個系列展現。其中,《不言而“寓”》是對伊索寓言故事的一種再現,本次展覽就包括了《狐狸 葡萄》這樣眾所週知的寓言故事;同時,《我們的界》則將寓言拓展,用“寓言”的方式去看待世界、描繪世界。

        “我喜歡借用比喻的方式去呈現作品,從而通過繪畫語言表達出來。”徐帆在接受採訪時如此回答。正如作家的成果是文字,藝術家則通過繪畫語言來講述他們的認知世界——徐帆的繪畫精緻仔細,對象的頭部多改用動物的形象,而軀幹部分則保留為人體的形態。本次展覽還展示了《靜待》系列中的幾幅作品,分別借用動物的特殊氣質細膩地揭示畫作中的喻意和玄機。


張文榮,野草100X80 2014 布面油畫


惠欣,狼來了 100X160CM 布面丙烯 2014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7月13日。


蕭鳴,符號研究2,70 x 70 x 65cm,麻絲,2013


徐帆,狐狸 葡萄-150X110CM-布面油畫-2011


羅曉冬,外物之二,90×70cm,布面油畫,2013


張文榮,無題系列,30×30cm


現場圖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