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當代藝術工作室十年文獻展”本汐美術館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6-30 12:51:45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現場嘉賓與學生合影留念
 
 
研討會現場

6月28日“朱雁光、周民當代藝術工作室十年文獻展”在798本汐美術館舉行了開幕式。本次展覽由本汐美術館主辦,由溫普林中國前衛藝術檔案及北京培黎大學協辦。策展人為趙國君,特邀學術支援為栗憲庭、溫普林、俞心樵和賀衛方,參展藝術家為當代藝術工作室所有成員。

觀眾觀看照片資料

研討會現場

展覽題為“飛了”,展出了圖片、影像裝置、繪畫裝置、實物文本、現場行為藝術等作品,是喪小組十年工作的首次公開展示。本展覽不僅僅是當代藝術工作室十年文獻的簡單呈現,也是藝術家以教學作為切入點,從個案的角度對中國當代藝術社會學轉型具體實踐的探討。

WR小組是上世紀80年代由山西大同張盛泉(大同大張)、朱雁光、任小穎共同發起成立,是85時期重要的藝術群體之一。WR小組的第一件集體作品為《為中國現代藝術展弔喪》,之後“喪”成為了這個群體的象徵,是如尼采、叔本華、柏格森的生命哲學中對於生命的追問。2003年朱雁光與周民在北京培黎大學合作創辦當代藝術工作室《喪小組》,將當代藝術、自由與批判精神以教學的方式向新一代藝術家傳承。

展覽現場嘉賓致辭

展覽現場裝置作品

以“飛了”為題,正如本汐美術館執行館長費曉勝所言:“藝術起飛了,朱雁光、周民的當代藝術小組飛了,飛了即是她的起點也是她的高度。”吳味則認為:“朱雁光、周民的當代藝術小組進行的當代藝術創作,是在強烈的政治、社會與文化現實與歷史問題的追問何總,彰顯了獨立、自由與批判的知識分子精神。”

朱雁光説道:“當代藝術工作室在強調藝術系統上下文認知的同時,強調獨立觀察、獨立判斷、獨立選擇、自由表達,更加強調當代藝術中知識分子的立場。我認為教學過程應該是平等、交流、探討、分享與相互啟迪的互動過程。在教學中我想要在傳承記憶、捍衛記憶的基礎上使學生們有現實關懷,把一個專業、一個群體作為一個社區去建構。”

可以説本次展覽不僅是當代藝術工作室十年文獻的回顧展,也是當代藝術工作室的教學實踐展示,當代藝術工作室致力於將生活、創作與當代藝術教育的可能性實踐整合為一,試圖為中國當代藝術邊界的拓展與藝術教育的當代性實踐有所擔當。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到7月7日。

展覽現場裝置作品

學生製作作品現場

影像資料展出

 
現場樂隊演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