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燒錢的美術館:空盒子裏裝什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6-06 13:21:27 | 文章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私人美術館的創辦者們大多從對藝術品的興趣出發,先有藏品,再想到開美術館。中國目前每年新建的美術館多達100家。2001年,全國美術館的總數不到2500家,而十年之後這個數字超過3500家。許許多多美術館以聲勢浩大的開館展覽宣告其閃亮登場,可往往不久之後,就如同漏水的泳池一樣空空如也。

在可見的未來裏,美術館這種舊形態還將繼續發揮著對公眾進行美學教育的作用。只有好的展覽才能把最優秀的作品理念傳達給觀眾。最近在上海新開的兩家定位於當代藝術的私人美術館,再一次把中國的“美術館興建運動”推上風口浪尖。其一是龍美術館西岸館,由億萬富翁劉益謙和王薇夫婦創辦;其二是由印尼華裔商人余德耀創辦的余德耀美術館。

兩家美術館的創建者都擁有數量堪稱龐大的私人收藏品。兩者都位於“西岸文化走廊”,這片濱江老工業船廠區域在政府規劃之下將成為文化創意産業重地:迄今為止,這裡已經舉辦過一次建築雙年展和一次音樂節。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夢工廠動畫公司也宣佈,將投入24億美元在這裡興建一座娛樂城,計劃于2017年建成開幕。

這些大手筆的動作,都離不開“文化”二字,而與拍賣價格直接掛鉤的,則必然是“藝術”。於是好大喜功的在位者、豪氣沖天的藏家紛紛慷慨解囊蓋房子搞藝術。最新政府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每年新建的美術館多達100家。2001年,全國美術館的總數不到2500家,而十年之後這個數字超過3500家——其中,單單2011年一年就有390家美術館新開。

“我有很多朋友賺了一點錢,退休之後都想開咖啡廳、餐館。其實這些的失敗幾率是最大的,你看外面很多商鋪都是開了關、關了開。”余德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中國的美術館運動很可能正在發生類似的情況。因為很多人不知道,做一家美術館是多麼艱難的事情。”

於是,許許多多美術館以聲勢浩大的開館展覽宣告其閃亮登場,可往往不久之後,就如同漏水的泳池一樣空空如也。這些創立者如此擅長于開一家新的美術館,但是如何運營下去才是真正困難的事情。如何使藏品組織有序,如果培訓策展團隊,如何策劃有意義的戰略項目——他們在這些任務面前紛紛顯露怯意。

去年底開幕的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自開幕展“歧異花園”之後,尚無展覽計劃。鄂爾多斯美術館亦是數年沒有展覽更新。既然十幾年前,美術館熱潮就已開始,怎樣才能避免成為一個個外表華麗、內在虛無的空盒子?美術館對公眾的影響有多大,對整個藝術生態的意義又體現了多少?

燒錢的美術館

十年前如果來上海,還只有兩所藝術機構可供選擇:其一是主攻文物展覽的上海博物館,其二是不遠處的上海美術館,原址空間狹小,不定期會有中小型的現代或當代藝術展。而今天,來上海的遊客至少有十家當代藝術機構可以參觀,而當中大多數都源自民營資本甚至私人資本。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建於2012年,是國內唯一一家官方建造的當代藝術機構。它效倣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的模式,利用黃浦江邊廢棄發電廠改建而成。單改建工程就投入鉅資,這筆費用全部由政府提供。

官方背景的美術館與私人美術館最大的區別首先體現在財力上,其次體現在肩負的任務上。上海當代藝術博物副館長李旭對記者説:“作為中國政府主辦的第一家當代藝術機構,我們需要對藝術史作出一定的梳理和表態。同時又擔負了中國和國際的交流與推廣,還有對本土藝術的支援。”後者將在今年年底舉辦的上海雙年展上的青年策展人項目中有所體現。

來自政府的官方支援以直接撥款或有形資産稅收減免的方式提供給大小美術館,但是主要的難題依舊存在。“中國所有美術館都只進入了硬體時代,而沒有達到軟體時代。”李旭表示,中國整體藝術環境的發展十分欠缺。比如最重要的博物館法、藝術贊助法沒有制定;稅收結構不夠完善,導致人們捐贈給非營利組織的稅收和用於其他用途的完全沒有區別——於是創始人雖然有錢把建築實體造好,等到實際運營時卻捉襟見肘。

當代藝術博物館開館才不到兩年,每年僅僅在日常耗電這一項上就有上千萬元人民幣。與之相比,人才投入卻相對偏少。目前館內有36名全職員工,這相比于第一年30萬觀眾流量來説顯得頗為緊張。“大家都是先修房子,再招人,再考慮藏品。”他説。和官辦美術館相比,私人美術館剛好相反。不管是王薇還是余德耀,都是從對藝術品的興趣開始,先有藏品再想到開美術館。可是兩家共同的一點,是對專業團隊的投入遠遠不夠。“硬體舍得花錢,軟體就不肯花錢。”李旭説。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