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CHINA:當代陶瓷煉金術 第一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4-11 12:08:4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由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自主策劃的展覽項目“CHINA:當代陶瓷煉金術 第一回”于4月10日正式開幕。展覽的媒體發佈會于4月10日下午3點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學術報告廳舉行。

媒體發佈會上,南京藝術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何曉佑先生首先致歡迎辭:“隨著思想的不斷積極進取,年輕一代開始新的長征。在李克強總理提出的‘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大力融合’的背景下,觀念性的表達以及社會學的觀照使得今天的各位參展藝術家風格多樣,語言豐富,為南藝師生提升自我藝術品質提供了優秀範本和參照對象。希望大家能夠持續關注高水準當代藝術的發展。預祝本次展覽圓滿成功!”

接下來,本次展覽學術組委會代表、深圳雕塑院院長、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著名藝術評論家孫振華先生在發言中説道:“紙質媒體曾經是社會藝術媒介的主要力量,但如今形成了以美術館為中心的新的美術展示的平臺。在這樣的轉型過程中,南京地區出現了像南藝美術館這麼好的藝術平臺。南藝美術館背後擁有一支年輕的團隊,展覽實行項目負責制的模式。此次展覽呈現出生氣與活力,參展藝術家中有長期堅持藝術創造並取得國內外成就的,也有從其他藝術領域過度而來的。此次展覽雖然規模不大,但是是中國當代陶藝的呈現。各位參展藝術家不同的藝術立場也是討論當代陶藝的契機。”

接下來,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副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陶藝協會會員陸斌先生作為藝術家代表發言:“我第一次參加一個當代的陶藝展覽,感觸很深。相信這對於每一位參展的藝術家來説也是一種榮幸。在此,我感謝南藝美術館,感謝各位參展藝術家,感謝李小山館長,感謝策展人以及各位嘉賓的支援。”

接著,本次展覽策展人、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主任鄭聞先生説道:“在如今有一個現狀,許多藝術家、書法家去我國瓷都景德鎮進行創作。然而這些創作在某種嚴格意義上來説不能稱為創作,這些作品或多或少都帶有自己的特點或者標誌。這是一種衍生。於是,我帶著這樣的問題意識策劃了本次展覽。從方方面面不同的角度去討論陶瓷的不同現狀。十多年前,從孫振華老師在南大的一次講座中意識到自我的問題判斷能力還不夠,例如造型藝術承載的意義不僅在於美學,可以上升到意外一個社會學的層面。所以,我希望通過此次展覽帶來更多的思考和啟發。”

最後,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李小山先生做總結性發言:“美術館的主要任務並不時強調個人意志,將個人的感情色彩帶入,而是將更多的精兵強呈現出來。美術館的公教、學術、展覽、宣傳等都有了飛速長進,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精彩活動,而這支年輕的團隊才是真正的主角,這才是南藝美術館成功的保證。”

發佈會結束後,藝術家與觀眾來到美術館4號廳,共同欣賞、交流。下午4:00,李小山、孫振華、鄔烈炎、張承志、王亞敏、劉建華、陸斌、湯國、李玉端、楊明、李超、周先鋒、馮薇娜、王樹輝、趙坤、徐鑫樺等嘉賓參與了本次展覽的學術對談“原始媒材與當代觀念的煉金”,就陶瓷藝術在當下的可能性進行了探索性討論。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致力於對國內外當代藝術的廣泛關注,同時聚焦于具體媒介藝術的專題研究。開館以來已持續開展“AMNUA影像檔案”、“AMNUA空間藝術系列”、“AMNUA水墨檔案”等以媒介為專題的展覽學術項目。

《CHINA:當代陶瓷煉金術》是為中國最富盛名的“陶瓷”藝術所設專門研究課題。南藝美術館《CHINA:當代陶瓷煉金術第一回》將陶瓷藝術從單一的實用性與趣味審美中抽離出來,著重挖掘當代陶瓷藝術的觀念性表達、社會學關照,及其材料的隱喻特性。希望從這一持續性的研究項目折射出中國當代陶瓷藝術的觀念轉型。

本次展覽由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主任鄭聞擔任策展人,邀請十一位優秀藝術家參展。包括:具有國際聲譽的中國觀念陶瓷藝術家劉建華和陸斌,正值創作高峰的中青年陶藝家李玉端、李超、馮薇娜、趙坤,以陶和瓷在裝置領域獨闢蹊徑的周先鋒、王樹輝與徐鑫樺,以及從事多元化創作方式的湯國和楊明。所以,此次展覽並非僅僅以陶瓷雕塑為展覽唯一形式,而是結合了影像、繪畫、攝影、裝置等各種當代藝術類別,共同詮釋“陶瓷”——或者説“CHINA”的當下全新語義,將帶給觀眾全新的感受與心理震撼。本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4日。

1   2   3   4   5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