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藝術的自然誕生:傑克遜·波洛克作品簡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24 15:35:01 | 文章來源: 環球收藏網

 

在美國藝術家中,傑克遜·波洛克是非常有影響力的一位畫家。他的創作是沒有草稿的,都是一系列即興創作,憑執著和經驗來作畫。他發明瞭自由奔放的“滴畫”。而他的作品也被稱為天價奢侈品。

《第五號,1948》是傑克遜·波洛克“滴畫”中的精品,畫布被釘在纖維板上,畫布上的顏色有黃色、白色、栗色以及黑色,看起來有些雜亂無章。就這樣一幅作品竟賣出1.4億美元(近10億元人民幣)的高價,成為世界當之無愧的“畫王”。但是報道涉及的買賣雙方並沒有出面證實這一成交價格。

波洛克是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是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的代表人物。他後期的繪畫是把畫布釘在地板上,用棍棒澆上油漆,隨著自己的走動,任其在畫布上滴流成混亂的點、線、畫面,因此也被稱為“行動派繪畫”。《1948年,第五號》就是這類作品,曾經幾易其主。波洛克本人則在1956年的一場車禍中不幸身亡,44歲就離開人世。波洛克在棍棒上澆上油漆,任其在畫布上滴流成混亂的圖案,因此被稱為“行動派繪畫”。

一名未透露姓名的藝術行家説,以豐富的現代藝術品收藏著稱的美國娛樂大亨大衛·格芬(David Geffen)最近在清理自己的收藏,上月剛剛賣出賈斯培·瓊斯(Jasper Johns)和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的兩件作品,總成交價也超過1億美元。這次他又將波洛克這幅1.2米寬、2.5米高的大作出售給了墨西哥金融家大衛·馬蒂內斯(David Martinez)——他最近剛剛花費超過5470萬美元買下紐約曼哈頓的一座豪華公寓,也是著名的現當代藝術品收藏家。但是截至昨天,兩方面都沒有出面就此交易做公開説明。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硝煙瀰漫,一度有著深厚藝術傳統的歐洲也在戰爭的炮火中漸漸地出現了悲觀主義以及對世界末日的恐慌,而此時的美國因遠離戰火正值政治經濟繁榮期,大批的歐洲先鋒藝術家紛紛來到美國尋求生存和藝術發展。他們的到來使美國本土藝術家對歐洲古典藝術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時也強烈地意識到美國應該有自己獨創的藝術風格,歐美藝術家的交流和融合使得這一時期美國的藝術氛圍空前繁榮和活躍。

然而好景不長,三十年代初爆發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隨之而來的工廠倒閉、銀行破産、金融癱瘓,導致一度繁榮鼎盛的經濟之勢忽然間土崩瓦解,而三十年代末的世界大戰更讓美國社會處於一片恐慌。人們開始對這樣的社會産生不滿和懷疑,當時的藝術家們也是如此,他們無力改變殘酷的社會現實,而唯有在藝術創作中可以完全主宰自己。傑克遜·波洛克是這一時期畫家的突出代表,因為他的藝術成長期恰恰處於二十世紀美國社會最為艱難的一段時間,儘管如此,他仍然憑藉自己對藝術的獨到見解和執著追求,實現了自己在藝術上的自我價值。

他于1947~1950年間使用“滴流畫法”創造出聞名世界的“滴畫”,使其成為美國現代藝術中最鮮明的一面旗幟,半個世紀後的今天,他的抽象表現主義作品依然向世人顯現著耀眼的光輝。

波洛克一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尤其是在四十年代末,今天再來看這些作品,仍然能感受到它帶給觀者的強烈震撼和吸引,仿佛畫面中還有波洛克奮力揮灑顏料的身影。難怪有人將欣賞波洛克的畫看作是一種曆險,因為我們不能料想到那充滿活力的線條和隨心所欲的色彩會忽然間組合成何種樣子。

波洛克作品所具有的特殊吸引力與他對藝術創作的理解有著很大的聯繫,他曾這樣説:“現代藝術家生活在一個機器時代,我們有機器手段來逼真地描繪客觀對象,如相機、照片。在我看來,藝術家的工作是表現內在世界——換句話説——是表現活力、運動以及其他的內在力量。……現代主義藝術家的著眼點是時間和空間,他表現情感,而不是圖解社會。”正是基於這種追求情感表現的執著和堅持,才使波洛克有如此大的勇氣去超越那個被古典和傳統緊緊束縛的時代,從而形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獨特風格。

波洛克曾説過,“一旦我進入繪畫,我意識不到我在畫什麼。只有在完成以後,我才明白我做了什麼。我不擔心産生變化、毀壞形象等等。因為繪畫有其自身的生命。我試圖讓它自然呈現。只有當我和繪畫分離時,結果才會很混亂。相反,一切都會變得很協調,輕鬆地塗抹、刮掉,繪畫就這樣自然地誕生了。”也許正是這個想法,才讓他創作出這麼多與眾不同的畫作。在他的畫中,不被外界所束縛,敢於充分畫出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也許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