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10月在上海黃浦江濱江區開幕的“西岸國際建築與當代藝術雙年展”之後,由印尼華人收藏家余德耀創辦的余德耀美術館于2014年1月7日在濱江區舉行落成儀式,這預示著首個私人美術館進駐上海“西岸文化走廊”。這座由龍華機場大機庫改建而成的美術館,東臨濱江的龍騰大道,北依豐谷路,總面積達9000多平米,它將成為黃浦江邊又一文化地標,為上海增添新的城市文化名片。
華麗變身 從“商業巨頭”到“大藏家”
收藏家 余德耀
作為印尼第三大農業公司的商業巨頭余德耀,也是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大收藏家,其收藏以數量龐大、系統化裝置藝術收藏豐富為特點。他曾在2011年美國《藝術+拍賣》雜誌發佈的藝術權力榜中位居全球第八,並多次入選權威藝術雜誌《藝術評論》(Art Review)評選的“國際藝術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榜單。而他收藏當代藝術的這股勁來自於當初的創業精神。
余德耀很早就獨立了。二十六歲時,曾經帶著向父母借的七千美金加上飛機票,隻身來到美國邊學習邊打工。慢慢的三年半後,從普通的打工仔變成了一個副經理。在他二十八歲時,家人參股的一家公司經營難以維持,他便從家人和其他股東手裏買下這家公司的全部股份,開始自己創業,連週末也不願意閒著,忙著買地建農場。他説:“那時候很辛苦,但我當時對事業的追求太過認真,認真到把自己累倒、生病。”等到買藝術品時,這種精神又回來了,不斷的學習、看書、看畫、買畫,“就像剎不住的汽車,怎麼也停不下來。”他形容道。
靠農業發跡的余德耀從2005年開始收藏中國當代藝術,他説:“我們是當代的人要收藏當代藝術才具有當代意義。我主要收藏80年代至90年代期間這一時期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這段時間是中國第一代當代藝術最寶貴的創作。”這與余德耀文科背景和生活經歷有關。文科學習的背景讓余德耀對帶有文化性和歷史性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同時由於年輕時在新加坡的生活經歷中耳濡目染了中國文化,所以對漢文化有著更深的吸引力。在與巫鴻的對話中,他曾回憶説:“七十年代末,新加坡剛剛開放,中國電影、民歌、毛澤東的書籍都傳到這裡,當時我是高中生,那時候每天晚上我都聽新加坡廣播電臺裏播的中國民歌,所以現在很多民歌我都會唱。這就建立了我對中華文化的偏好,也體現在我的收藏體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