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畫家培根:曾為同性戀,並詮釋在自己的作品中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2-05 11:17:51 | 文章來源: 南京日報  作者:馮興

培根作品《戴黃帽子的凡・高獨自在路上》

朗西斯·培根是20世紀英國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今年11月13日,培根作品《盧西恩·弗洛伊德肖像畫習作》在美國紐約佳士得拍賣行以 1.424億美元成交。在昨天的開展發佈會上,貝瑞説:“拍賣的價格只能體現藝術市場對培根作品的認可,實際上在很多歐洲藝術家眼裏,培根在歐洲的藝術成就和價值已經超過了畢加索和梵谷。”

此次在南藝美術館共展出培根80余幅作品,涉及繪畫、素描、手稿及文獻。另有不少照片資料展示了培根在日常生活、創作時候的狀態。培根與貝瑞在日常生活和藝術領域的一些談話錄音也被保存下來,與作品一起展示。

開展發佈會上,貝瑞向南藝美術館捐贈培根的作品《拳手》,貝瑞説:“來中國辦展覽之前,我就已經決定將培根的其中一幅作品捐贈給中國的美術館,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李館長(南藝美術館館長李小山)竟然選擇了這幅我最最喜愛的作品。我忍痛割愛的同時也希望這次的捐贈,能成為我再來南京的動力,若干年後,我會再回來看望它。”李小山則表示將會把《拳手》作為南藝美術館的“鎮館之寶”永久館藏。據悉,展覽期間,南藝美術館還將擇期就培根作品舉行公共教育和學術交流活動。

他是同性戀

這樣的身份讓他的作品充滿了焦慮和痛苦

南藝美術館將舉辦培根作品展的消息傳出後,不少網友在網上直言:“這也叫畫?完全看不懂畫的是什麼!”為此,記者多方採訪,試圖為讀者讀懂培根提供資訊。

培根的父親是一個專橫嚴苛、脾氣暴躁的人,不能忍受培根早年即顯露的性別曖昧的傾向,青春期時的培根在家中偷偷試穿母親的內衣被父親發現,父子倆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最終培根在16歲離開愛爾蘭獨自前往倫敦,與所謂的“規範生活”告別。不少藝術評論家和學者認為,正是這樣的經歷,讓培根後來的繪畫作品中經常傳達出一種邊緣、異端、充滿掙扎的感覺。

在這次展出的作品中,不少人物的頭像部分被抹去,不少人感到看不懂。有人認為,培根用抹擦去原來繪畫好的部分形象,去營造一種不穩定的空間,象徵人們內心的不安和焦慮。在展覽中,一段培根與貝瑞的談話錄音涉及了培根與幾任前男友(喬治·戴爾、阿爾貝托·費科梅蒂)的經歷以及男同性戀的話題。彼時的培根,已經可以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性取向並將其詮釋在自己的作品中。

他是體育迷

體育題材的作品展現男人的緊張和壓力

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不少體育題材的手稿,如《法國運動報上嚎叫的足球運動員》、《跳水板上的男人》、《板球運動員》、《撐桿跳的選手》以及貝瑞捐贈給南藝美術館的《拳手》。貝瑞告訴記者,培根生前是一個體育迷,他很關注各種運動的報道,自己也很喜歡打網球。作為培根的助手,貝瑞還曾開車帶不會開車的培根去打網球。“培根認為,運動能夠展現男人的肌肉、緊張和壓力。”貝瑞説。

他是堅守者

讓一度顯得沒落的繪畫出現新的生機

如何欣賞培根這些看起來似乎並不美觀的畫面?南藝美術館館長李小山説,徹底解答這個問題需要上藝術課,但任何審美教育和藝術的熏陶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人會輕易喜愛一種藝術類型,而任何藝術作品的欣賞在於與這個作品的心靈相通。

培根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身處的時代(1909—1992),照相機的發明讓繪畫逐漸沒落。“照片最初的視角在抄襲畫家,後來畫家又開始模倣照片,在這種混亂的時代和局面下,培根卻可以獨樹一幟。”策展人王亞敏認為,培根成為公認的大師,顯然是由於他在繪畫領域的堅守,和他繪畫的獨特視角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李小山認為:“培根的作品觸發了人們對於繪畫在這個時代種種可能性的想像,説白了,就是啟發了畫家,‘畫還可以這樣畫’。”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