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作為2013首創.郎園Vintage國際創意文化節跨界主題下具有濃郁東方色彩的重要展覽活動,“一寸緙絲一寸金——緙絲展”,與“濃縮中國夢——青海湟中農民畫展”盛大開幕。古老中國的經典技藝、質樸農民的美好情懷一經展出,便震撼了首創·郎園Vintage、震撼了現場觀眾。而此次展覽,亦開啟了園區創新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之路的大門。
一寸緙絲一寸金——緙絲展
眾所週知,絲織品普遍採用的是“通經通緯”的織造方法,而成就緙絲織品的則為珍罕的“通經斷緯”之技。緙絲織面正反兩面畫面如一,不同輪廓圖形之間互不相連,猶如刀刻鏤空一般,極具立體感。這就是經線不斷,緯線獨特緙制而成的效果。如此高超的技藝,其折射的是令人驚嘆的民族智慧。所以緙絲自誕生之日起,就決定了它的超高價值。
緙絲的起源上可追溯至周代,于漢、唐盛世之時不斷完善。其編織往往先由畫師繪成畫稿,再由緙絲藝人從畫稿描摹經面,最後各色彩線以小梭緙制而成。可以説,緙絲藝術是繪畫藝術與緙織的綜合藝術。至南宋時期,緙絲藝術的發展達到黃金時期,其已經由裝飾性日用品,發展成為純欣賞性的獨立藝術品,而最具代表性的要數由緙絲製造的書畫作品。立體的刺繡緙制賦予了當年書畫名作以更加深厚的民族意韻。
2013首創.郎園Vintage國際創意文化節隆重推出此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瑰寶展。緙絲織物所製成的古典服飾、以及屏風等家居藝術品于現場展出。而由緙絲織造的現代家居飾物,則更展示出傳統藝術與當代生活的融合。展覽現場更架起一台緙絲織機,緙絲傳人現場演示通經斷緯的高超技法,令觀眾近距離感受到了祖先的智慧魅力。
濃縮“中國夢”——青海湟中農民畫展
與緙絲藝術相較,于文化節同期展出的青海湟中農民畫則顯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質樸情懷。展覽現場,人們無不為色彩對比強烈、畫風淳樸的繪畫作品所震撼。有人問起這樣偉大的藝術表達出自誰人之手?展覽負責人介紹説,是青海湟中縣的農民。就是這些中國最樸素的農民,用艷麗的色彩,以及單純的熱愛生活之心,創造了展覽中如“畢加索”一般的藝術。據悉,此次展出的大部分作品都為國內獲獎作品,其間更有國際大獎作品,且多次受邀于國外美術館展出。
中國農民畫是民間藝術的一項獨特經典。其多為農民自己製作的繪畫和印畫,于20世紀90年代全面興起于中國大地。因地域文化特色不同,中國農民畫現今形成了多個畫派。此次文化節期間展出的青海湟中農民畫,最早起源於明清時期,形成了以漢、藏文化為主而獨具藝術風格的現代民間繪畫,並已列入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為契合農民畫的藝術題材,此次展覽更以農民日常生活的軌跡為布展脈絡。於是觀眾首先看到了日出之時,男人們騎馬放牧,女人們耕田勞作。畫面上“牦牛、農作物……”被具象描繪,人們能夠清晰感受到農民“畫家”們對這些天賜禮物之珍稀。而到了晚間,畫作上人們載歌載舞,盡情享受生活的樂趣。至展覽的最後一部分,人們看到的更多是碩果纍纍、祥和喜樂。這是樂觀開朗的農民,對生活的美好願景。文化節此次展覽的又一獨特之處,是用農民畫裝飾出一間“生活起居室”,讓人們看到了生活與藝術完美融合之可能。
首創·郎園Vintage創新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
首創·郎園Vintage是一座深處北京CBD核心區的文化創意産業園區。無論是所處區位,還是其所包含的藝術風格,園區都可謂是藝術跨界之典範。此次極具東方色彩的藝術展覽,亦是其對藝術跨界全新的涉獵。
與此同時,首創·郎園Vintage更關注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的緊迫性。如此次展出的緙絲藝術,雖然其價值比巴黎高級訂制技藝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目前全國現有緙絲織機不足百張,國內知名的緙絲大師都已經年逾古稀了,他們大多現在還沒有接班人。再加之一件緙絲珍品往往需要三到五年的創作時間。可以説緙絲在傳統紡織品行業當中應該算是瀕危保護品種了。首創·郎園Vintage積極探索實踐中國“非遺”的創新性傳承,繼文化節豐富的展覽與沙龍論壇之後,首創·郎園Vintage還將舉辦“扶持創新設計生長計劃”,用以帶動更多的人共同參與到中國“非遺”的保護與傳承當中。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13年11月12日,且面向公眾免費開放,無需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