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巴風"鄧建強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04 09:26:2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鄧建強是一位以濃墨重彩畫著稱的畫家,他生長于山川靈秀,人傑地靈的重慶,他的繪畫作品也以反映巴渝地區的自然風物為美術界熟識。今天上午,鄧建強名為“巴風”的個展在中國美術館方廳舉行了開幕儀式,從展覽題目不難看出,在本次個展中,鄧建強帶來的作品均以巴渝地區的自然景觀為描繪對象,而“巴渝風物”系列也成為他獨具風格的藝術面貌。觀眾可在欣賞這些濃墨重彩的同時感受作者筆下千變萬化的巴渝風貌,領略鄧建強對於家鄉、對於大自然的熱愛和對藝術的理解。據悉,“巴風”鄧建強作品展從昨天正式開放起已經吸引了不少觀眾前來參觀,展覽由重慶市文聯主辦。

在本次展覽中,鄧建強從他的作品中精心遴選出了40余幅呈現給首都觀眾,這些作品代表了他近年來在水墨創作領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步入展廳,一幅幅反映巴渝風貌的美麗畫卷在作者筆下栩栩地展開,我們看到其中多數作品為濃墨與重彩的結合,而這也正是鄧建強繪畫的獨道之處。鄧建強用色靈感來源於敦煌壁畫,注重表現色彩的活力與張力,在他的作品中,石青、石綠、朱紅、藤黃等富有激情的濃烈顏色挑戰著黑白水墨營造的悠遠意境,重彩與濃墨的結合使鄧建強的創作富有新意,這在展出的《瓜地看瓜》《瓜地紅雲》《輕輕的風》《黑雲》等等多幅作品中均有體現。

鄧建強將現實生活的豐富多彩轉換到畫面中,他筆下的濃墨重彩既是對傳統的傳承,也是藝術對當下生活的展現。作者將真實風景中的多彩與混亂轉換成為絢麗的畫面,它的意義已不僅限于表達時代的趣味和鮮活的話語,更多的還在於對作者在傳統與本真之間的美學追問。

鄧建強用濃墨重彩表現了自己作為一個現代人對田園自然的關注和眷戀,他注重對自然界的觀察,從大自然中獲取親身體驗。他的水墨創作以速寫照片為基礎,用純粹中國式水墨技法表現出大自然中最細膩、最能誘發感觸的轉瞬即逝的景色。對於鄧建強來説,師法自然雖然重要,但強調現場觀察並不意味著要照搬自然風景,並不意味著單純的寫生習作。而是要站在藝術創作的視角來觀察風景,表達主觀感受。所以,鄧建強的作品總是充滿了詩情畫意,他筆下的人間美景仿佛仙境般的無人境地。

鄧建強的濃墨重彩沒有沿用傳統花鳥畫的構圖方式,作者更多持有的是強調現場觀察與目識心記的遊觀態度。從形式美感上傳達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在欣賞鄧建強作品時我們發現,荷花是作者畫面中出現最多的形象,作者筆下的荷花形態種種,它們或是出現于混沌的山石間,或是出現在濃烈的黑雲下,或是出現在朦朧的秋物裏,或是出現在清雅的池塘邊;荷花因種不同,顏色、形態也各異,這在《巴渝風韻》《點點紅》《家園》《六月》等多幅作品中均有體現。

就像徐亮所評價那樣,鄧建強筆下的荷花,看得見的是肥葉輕荷、淡藍小抹;秀蓮細雨、幾許翠鄉;滿紙墨韻、花蕊爍金;夾色夾墨、錯枝而立。出淤泥而不染的是荷,師造化而得道的是人,荷也種種,俱出淤泥;人也不等,個師造化。

此外,展覽中另有幾幅比較能反映巴渝地區生活的作品,如《瓜地看瓜》《晌午》《嘉陵三月》等等,這些作品在繼承作者文人式表達的同時更具有鮮活的當代氣息,從而更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由此不難看出,鄧建強寄予“巴渝風物”之上的是作者作為一名現代人的人文情懷。

展覽在6號展廳呈現給廣大觀眾,時間將持續至11月12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