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郎靜山攝影藝術特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0-12 10:23:2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郎靜山先生是20世紀中國攝影界的泰斗,他在攝影創作、教學和社會活動方面享有聲譽,由於郎先生1949年時的渡海赴臺,使得大陸藝術界對他的藝術創作了解較少。如今,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今天下午,在中國美術館4、6號展廳內,“靜山遠韻——郎靜山攝影藝術特展”正式向公眾開放,這場由中國美術館、中國攝影家協會、亞洲影藝聯盟、郎靜山藝術文化發展學會共同主辦的展覽,是郎靜山先生60多年來的攝影藝術在祖國大陸的首次大規模亮相,其中多數作品尚係首次面世。在展覽舉辦之際,兩岸的攝影界學者圍繞郎先生的攝影藝術展開學術交流,共同研究20世紀中國攝影所走過的發展歷程。

在本次展覽中,郎靜山先生的女兒郎毓文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了郎先生134幅攝影作品,其中包括34幅攝影原作和100幅數位原作,它們將為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為了推動攝影藝術的國家收藏,中國美術館值此建館50週年之際設立了“影像中國——20世紀中國攝影名家”系列典藏項目,郎靜山先生作為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第一攝影師”,當之無愧地成為了該系列典藏項目的開篇之士。開幕式上,范迪安館長向郎毓文女士頒發了捐贈證書,感謝其為藝術事業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郎靜山先生在中學時期就與攝影結下不解淵源,作為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攝影記者,郎先生的創作數量之多難以計數。早在20世紀二十年代,郎靜山先生將西方舶來的攝影術與中國傳統的畫理相融合,運用繪畫技巧與攝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疊,創造性地開拓出“中國集錦攝影藝術”,並以集錦攝影獨步天下。在郎靜山的攝影中,我們讀到了畫面中傳遞出的中國畫美學意境,這種意境在作品的構圖和精神風貌上都有所體現。

本次展覽分為“集錦”“人文”“畫意”三個部分。“集錦”部分主要展示郎靜山先生獨創的暗房技巧“集錦攝影”,即運用多重曝光和不同影像的重疊遮蔽,營造出主題圖像與背景的虛實關係。在“集錦”的“中國山”部分裏,郎先生通過真實的自然景觀,營造出心中的桃花源。作品既有宋元山水的磅薄,又有六法中的氣韻生動,作品充滿中國畫意趣。“人與自然”系列表達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密不可分,在這部分創作裏,郎靜山先生在保持中式山水觀念的同時中加入了真實的人物,帶給了觀眾別樣的現代意趣。而在“創意”主題裏,郎靜山先生注重表現感性的直覺,作者將各種真實的圖像場景加以綜合利用,將觀眾引入了神秘、耐人尋味的氣氛中。

在呈現郎先生“集錦攝影藝術”成就的同時,本次展覽還為觀眾們帶來了他人反映人文生活的攝影作品,這部分包含了“大陸風景”和“台灣鄉土”兩個主題,同時也是郎靜山先生的紀實攝影系列,郎靜山先生走遍祖國各地,每到一處都會用鏡頭記錄下當地特色;他的紀實攝影透露著沉穩靜謐,遠離世俗,從而帶給觀眾一種別樣的真實。在本次展覽中,“畫意”部分的作品數量最多,分為“人物攝影”“氣韻”“線條的遊戲”“人體疊影”等四個主題,包含了郎先生大量的人物攝影和他運用線條、枯枝、棉花、畫筆等多媒材的攝影創作。其中展出了中國攝影史上的重要作品《中國》,這件作品以單純的黑白對比手法擴大了長江的雄偉氣勢,作者在沖洗放大的同時加入繪畫的趣味,使整個畫面充滿視覺衝擊力,本次展覽還將《中國》製作成新媒體的動態演示,使觀眾深刻感受這幅在郎靜山所有藝術中最具時代意義的作品所散發的獨特魅力。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表示,郎靜山先生傳奇的的藝術經歷形成了其豐富多彩的創作面貌,本次展覽以特展的方式呈現,不僅因為這是郎靜山先生作品在中國美術館的首次大規模展出,也因為有了家屬的大力支援,才使得美術界得以更深入地研究和推廣郎靜山先生的藝術。隨著兩岸學者交流的日漸頻繁,如今的兩岸學者已站在新的文化視點上對郎靜山先生的藝術進行再回顧,通過聚焦其獨創性的藝術成果,深入分析郎先生以自我的圖像譜繫帶給今人的啟發。同時,本次展覽以多主題劃分的形式組成豐富的展出結構,通過展示珍貴文獻和實物資料來全方位回顧郎靜山先生的攝影藝術。

展覽在4、6號展廳呈現,時間將持續至10月30日,歡迎廣大觀眾和攝影愛好者們前來參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