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邵飛:走進夢幻家園的當代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01 13:44:23 | 文章來源: 中國美術館

邵飛老師接受採訪

邵飛是一位女性藝術家,她擅以夢幻般的筆墨描繪想像中的事物,使得作品奇幻而充滿想像力,其中以油畫“夢歸家園”系列最為著名。邵飛的繪畫受到很多觀眾的喜愛,23日下午,邵飛老師來到“夢歸家園”展覽現場,為我們講述了自己創作“夢歸家園”時的一個個故事。

與《環翠堂園景圖》的結緣

我與《環翠堂園景圖》結緣是在80年代末的時候,當時我去人民美術出版社的資料室查閱一些中外畫冊時無意中看到了這幅白描,當時的感受是非常震驚,也非常激動,因為無論是藝術水準,或是內容立意,或是整個畫面中的構圖,都十分完美。這幅作品描繪了一個明代文人的家。這座園林的主人叫汪廷訥,是明代的鹽運使,同時又是劇作家和出版商,汪廷訥喜歡結交文人雅士,他的朋友有明代有名的畫家董其昌,劇作家湯顯祖,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等等。汪廷訥在建好環翠堂後邀請了很多文人雅客,他們題了很多詩來表達對主人新家的讚美。

實際上汪廷訥作為文人,建造這麼大一片房子並不完全是為了住宅,我覺得這也是為了完成他的理想。汪廷訥建造的家園沒有破壞自然山水,圍繞自然營造出了一個人間仙境,這對當時的文人都有很大影響。我認為《環翠堂園景圖》的藝術水準很高,它並不亞於《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講述的是市井文化,也不亞於《八十七神仙卷》,八十七神仙卷講述的是道教文化,而《環翠堂園景圖》描繪了明代文人的家園,所以我覺得這就十分可貴。所以我把這本書複印很多套送給朋友,而我自己無論走到歐洲或是美國也都把這幅畫帶在身邊。

構思創作夢歸家園系列

我從1999年起在美國居住了幾年,當時的思鄉之情非常濃厚,隨即産生構思一套以家園為主題的系列創作。我同時在想,家鄉究竟如何描繪才能表達一個理想的中國家園?隨即腦海就浮現《環翠堂園景圖》中的家園情形,就這樣,我把它們聯繫在一起了。

我想通過創作“夢歸家園”來深入了解《環翠堂園景圖》中的文化底蘊。在剛開始著手創作時我對這幅白描的理解還不夠,隨著畫面的深入,理解也就不斷深刻了。“夢歸家園”由45幅畫構成,包含11組系列,每一組都表達了不同含義。這次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正是完整的《環翠堂園景圖》描繪的情形。

創作“夢歸家園”既是思鄉所趨,更是出於表現中國式家園的想法。作為現代人,這只能是存在於畫面中的夢,所以我把它畫的更夢幻了一些。1999年我開始了該系列的第一幅創作,按照剛開始的設想四年就會完工,結果沒想到這一動筆就是十年,直到這次展覽開幕前我還在修改,確實花了很大的心血。

大家從我早期的“山海經”和“救荒本草”系列可以看出,我的創作風格比較偏表現主義,而且是變形的。畫“夢歸家園”確實給我出了難題,因為我畫油畫是從印象派中學習方法,但《環翠堂園景圖》工整、穩重、細膩,和我平日的創作風格和創作習慣都不一樣。對於我來説如何表現這套畫中的山、水、樹、人物是全新的課題。我很確定的是,這個系列中的每一處景物都不能按照西方的油畫技法來表現。一開始,我想保持自己原有風格嘗試一些變形,可是試驗過後發現畫面的味道不對了,失去了明代人溫文爾雅和那種高層次文化生活的感覺。隨後我又做了很多實驗,開始的時候每一幅畫都採用一種色彩,最後它們也無法連接,我就放棄了那一套作品。最後我把全部的45幅作品分成11組,像串珠子一樣,每一顆用一種顏色,最後再按照不同的色彩需求把內容連續起來。

比如“夢歸家園”第一套組畫用黃色來隱喻原本的環翠堂位於黃山腳下,雖然黃山不一定是黃色;而且中國傳統山水畫往往因為時間關係都有些泛黃,感覺就比較悠遠,所以決定第一套組畫就採用黃顏色。因為我要在第二套組畫裏表現南方春耕時節的場景,所以就用粉色來畫,來表現春天的美好與夢幻。整個系列根據不同的內容運用了不同色彩,如表現宗教題材採用了綠色調,在反映深閨中的女性生活時則採用夜景。

走進夢幻家園的當代人

最初創作“夢歸家園”系列時,我就在想,根據一個500年前的白描進行創作就一定要加入當代元素,我一直在思考到底加入什麼樣的元素合適。最後我在創作過程中發現,既然自己如此迷戀這個家園,何不走進這裡和古代人交流,到這個美好的地方遊覽一番?雖然這個家園在現實中已經消失了,但還是可以在幻想的畫面中實現。所以我自己拿著黃紗巾做模特,擺了各種姿勢,請朋友幫我拍照做為素材,在每一組畫都加入一個自己形象。在第十組畫面內容達到高潮的時候,畫面人物都變大了,我也畫了自己坐在廊橋邊上。但畫完之後我總感到這是一個敗筆,因為人畫的太大,而且和那些古代人離得特別近,放在一起總感到牽強,直到開展的前幾天,我忽然想到索性去掉人物,只留下紗巾,這樣不僅留給觀眾更多聯想,畫面效果也會舒服許多。另外在創作中我也會注意一些小細節,在全部系列的最後是一組慢慢淡出的遠山,原本我是想畫出一個離去的感覺,但後來想到既然是“夢歸家園”,那我就是回到家了,我不走了,所以只留一個紗巾好了。

當代社會與理想家園

我是一個對家園有濃厚情感的人,前幾年我去廣東的小欖鎮做畫展,從廣州機場出來要坐2個多小時的大巴車才能小欖鎮。我當時特別希望能看看南方的郊外景色,結果沿途看到的都是簡易的樓房,一路都沒有農田。當時我感到,現代社會中家園的概念已被人們慢慢淡忘了,對很多人來説,哪能賺錢就去哪,如果再這樣過去十年、二十年,不只是家園,可能家鄉的概念都將不復存在。雖然現在人們的家鄉越來越淡漠,但我覺得對於家園、家鄉的情感還是應該多提倡。因為人與社會的關係就是人與世界的關係,人與物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如果這些關係都沒有了,人類就會變得枯燥;即使物質生活再富裕,也缺少內在的充實。

當代社會雖然科技發達,大家都住在蜂巢式的大樓裏,雖然住的很近,但心都離得很遠。這正是因為缺少人與自然的關係和與其他生物之間的關係。像傳統社會中的田間勞作會給人的身心帶來“天人合一”的感受,雖然這在當代社會很難再做到,但也不能一味地建造樓房,那即不代表美,也不能取代田園氣息,這個應該引起大家的注意。現在國內有些城市不像城市,有些農村又不像農村,混淆了城鄉的概念人就會沒有依託,找不到家鄉,找不到家,找不到靈魂的居所。所以我創作“夢歸家園”更深刻的含義是在這裡。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運用

這次展覽還展出了我的早期創作的“山海經”和“救荒本草”系列。“山海經”是我多年創作的主題,這次展出的只是整個系列的一小部分。《山海經》是一部百科全書,所有的中國神話故事幾乎都來自山海經。其中既有地理,又有醫學,又有植物學,又有物種學,裏麵包含了豐富的知識。因為我一直以來的創作手法比較自由,根據《山海經》創作可以非常自由地組合和發揮,這個題材讓我感覺創作起來非常愉快和自由,最初創作這個系列時我也曾有困惑,因為在這部書裏可以看到九頭蛇,長著許多翅膀的鳥,都是怪物的形象。剛開始我想畫但又不敢畫,覺得畫出來會很奇怪,但又想到藝術創作就是要表現自己的感受,雖然我按照《山海經》裏的內容去畫,儘量使畫面形象趨於可親可愛,讓神話裏的鳥獸也生活得自由自在。所以作為藝術創作,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來盡情表現主題。 山海經 在血與火的沐浴中升騰或者毀滅

至於“救荒本草”系列是源於明代的植物圖譜《救荒本草》,這部書由朱元璋的第五個兒子朱橚所著,他十分關心百姓疾苦,通過大量研究野生植物,整理出400余種可供百姓在荒年充饑的植物,編輯成百科圖譜廣為流傳,朱橚也在世界範圍內被評價為“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慈善家”。在2011年《都市田園》的展覽上,我選擇“田園”主題畫了這一套作品,雖然“救荒本草”描繪的不是今天的田園,但它和環保、物種起源均有密切的關係。

這次展覽用三個展廳呈現油畫“夢歸家園”,用兩個展廳展出我從80年代起創作至今的中國畫“山海經”和“救荒本草”,兩個畫種剛好形成互補關係。我的中國畫比較偏向現代構成,其中還有一些中國民間藝術的成分在裏面,比較具有現代感。反過來,我的油畫卻表現了中國傳統題材,這是很有趣的。

我作為50年代出生的人,受到的教育是要反對封建傳統,要提倡自我解放,提倡自由地發揮自己的個性,在“夢歸家園”系列中,我嘗試了各種想法使畫面表現的自由一些,結果效果卻不理想。最後我下決心以修煉的心態來畫這和系列,這些年從傳統中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在掌握技法的同時也讓心靈得到了一些平靜。我也深有體會:有時候太強調自我個性也會使作品空洞,在宏大的歷史面前,個性是微不足道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