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生:勞偉先生的“心畫”解讀

時間:2013-10-30 22:29:52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展評>

王獻生/ 文

漢代楊雄在其《法言》一書中寫道:“言,心聲也。書,心畫也。”這句話,本來是用來描述文章的,但後來卻成為關於書法與人文關係命題的經典論述。劉熙載《書概》説:“楊子以書為心畫,故書也者,心學也”。把它上升為對整個書法藝術審美本質的一種界定。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文字論》中説得更為直白:“文則數言乃知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書法的文化傳統折射出中國藝術的生命狀態,成就了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審美理念。既然書是心畫,那麼我們就可以從一個人書寫的字中,去探尋一個人的內心情趣、道德修養和價值取向。

勞偉先生的書法尊傳統而不泥古,書格沖和高逸,書風儒雅端正,一如其人。儒家中和思想,暗含了對書法傳統的理解和闡釋,傳承和創新等各方面的文化意義。勞偉先生在書法的創作中,儒家氣度成為主體風尚,從而將儒家傳統“吾養吾浩然正氣”的思想貫注到書法藝術生命的構築和用筆的心性流露之中,進而形成特有的書法表現特質,純化了其審美心態和藝術情趣。勞偉先生之書法,兼顧了美學的意蘊和傳統的根本,並恰如其分地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以自己的生命狀態“達其性情,形其哀樂”,使觀者賞其書如睹其人。劉熙載説:“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把書法品位上升到人格品位的高度。

觀勞偉先生書藝,宗法“二王”,最得力於虞世南和《書譜》。真、草、篆、隸、行諸體皆能,行草造詣尤高。其書筆酣意足,雍容大雅,尤善用筆。對書法的態度,他常用“本乎天地之心,取會風騷之意”而“一往情深”來形容,其書寫的狀態和用筆都可以用這四個字來説明。他書法的線條渾圓而爽俊,運筆如熔金出冶,隨地流走,元氣渾然;轉折之處,泯規矩于方圓,遁鉤繩之曲直,形成內圓外方的妙用;在運用墨法上,根據書寫點畫的疏密,來靈活掌握墨的濃淡與字筆畫的粗細,給人以氣韻洞達、靈動爽朗的美感。通過自然流暢的書寫節奏把整篇作品融于通達渾樸、自然沖和,並集中地再現了二王、虞世南及《書譜》的書法藝術風格。

其創作的《赤壁賦》行草卷,結體利落而沉著,章法渾然而天成,意境典雅諄和,俊逸瀟灑。通過行筆之快慢、輕重,結體之鬆緊、俯仰,點畫之向背、楫讓,其字字爭讓有法;其筆法恣意縱橫,虛實相生,非爐火純青不能達;其運用之嫺熟,非得心應手而不能為,達到此用筆高度者,當今書壇已不多見,個中艱辛和不易非此中辛勞聰慧者不易悟之。論其筆法之價值,非一言可蔽之,若細論,尚需專文探討。

在藝術創作中,有“道可坐而論,藝必起而行”的説法,書法創作有大成就,都有“池水盡墨”的長期修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年過花甲已稱“菊翁”的勞偉先生,曾有一印“此生幸有筆墨相依”,知情知心者當緣會心也。學書養性,人生一樂,他心性寧靜淵雅,寫出字來自然就氣韻雋永。

這就是我所看到的勞偉先生書法中的“心畫”……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