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世界的殼—徐累個展將於今日美術館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0-11 13:10:2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世界的殼—徐累個展”將於2013年10月20至10月29日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這是徐累在北京舉辦的首次重要作品展,包括了自1995—2013年的代表性繪畫作品。展覽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和今日美術館聯合舉辦,由藝術評論家、詩人朱朱擔任策劃人,國際著名建築設計師梁志天擔任展館設計總監。

徐累(1963—,出生於江蘇南通),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現工作于中國藝術研究院。徐累早年曾經參與“85’新潮”的中國前衛藝術運動,參加過“中國現代藝術大展”。經過現代主義的觀念實踐後,自九十年代初開始,他走向不同於其他當代藝術家的另一種道路,即在現代性的立場上重新樹立中國傳統美學的本體價值,並以深刻的哲思、文學的隱喻以及豐富的繪畫視覺經驗,開啟了融合中西、變通古今的個人譜係。徐累以二十多年的實踐證明其“傳統的復活”的理念,為中國當代藝術提供了建立自身文化價值觀的成功先例。

“世界的殼”作為主題的展覽,以徐累2012年以來的新作品為開篇。《遊絲》的恢宏巨制不僅代表著徐累以修辭手法調節世界兩極的智趣,同時還是一件史上最大的絹本通景畫。《霓虹》、《氣與骨》系列,較之以往作品更凸顯出浩瀚寥廓的時空意識,語言的準確印證,意象的辯證中和,主題的凝練雋永,意味著中國傳統繪畫在自然觀方面的新突破。經由這批預示著未來歷史價值的新作後,展覽通過時間的追溯,呈現了徐累自九十年代以來各個時期的發展路徑,並按照“鏡像”、“青花”、“輿圖”、“虛詞”、“空城”、“色諭”、“世界觀”、“帷幔”等單元陳列,循序漸進地重新演繹畫家不斷延伸的創造歷程。

在尊貴隱逸的作風中,56件作品詮釋了畫家神秘虛幻的詩意特徵,謹密的觀念,精緻的形象,戲劇的佈局,微妙的情色密碼,巧妙地調合為個人化的修辭符號。包括這些作品對私密性和疏離感的強調,也暗含了一種以美學的本體精神,抵抗現實各種意識形態紛擾的自覺態度。

展覽的作品不僅交織著視象的復古和觀念的前瞻,而且還相容了風格上的精緻和厚重,這充分體現了藝術家豐厚的學識底蘊。徐累創造性地將宋畫傳統與西方中世紀繪畫原理相融和,同時吸納了杜尚、瑪格利特、克萊因等現代主義觀念架構,致力於各種不同視覺文化遺産的比照,而在主題方面始終把握著東方的頹廢美學與空觀視角。

徐累實踐著一個中國人對於現代藝術的深度解讀,並且在此過程中不斷重申文化的原型意義。他沉潛多年,以個人的勇氣、堅持和智慧,為難以為繼的中國畫打開了一條通往現代世界的大門,他的實踐成果被年輕一代的水墨實踐所追隨,其學術貢獻如今得到人們的認可和重視,這些展出作品即是一個固執己見的藝術家,用他自己的方式見證筆墨與時代關係的特殊個案。

徐累曾參加“中華文明藝術五千年大展”(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1998)、“龍族之夢——中國當代藝術展” (都柏林愛爾蘭現代藝術館,2004)“水墨新境:中國當代水墨展”(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2008),“歐羅巴藝術節:活的中國園林”(布魯塞爾市老議會廳,2009),“第12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等展覽,並有個人展覽及活動在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館,以及紐約、倫敦、香港等地舉辦。因其融合傳統與現代的代表性成就,木桐·羅斯柴爾德酒莊邀請徐累為2008年份木桐繪製了酒標,這是繼畢加索、米羅、安迪·沃霍爾等國際大師之後,一個中國當代藝術家獲得的特殊榮譽。

“世界的殼—徐累個展”的舉辦得到許多機構和個人的大力支援。展覽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和今日美術館聯合主辦;國際重要的公益組織“大自然保護協會”以合作方的名義支援展覽活動;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參與展覽協辦工作;國內外美術館、藝術機構和收藏家慷慨出借藏品以供展出;國際著名建築設計師梁志天應邀為展覽進行空間設計,以精確的空間布陳很好地詮釋了徐累作品移步換景的時空特徵。

為展覽進行學術研究的包括著名藝術評論家朱朱、皮力、魯明軍等,此外,著名作家陳丹青、蘇童、閻連科、鄒靜之、孫甘露、吳亮、舒國治、馮唐、宋琳、小白等也從多種角度撰文評述徐累的藝術,並在展覽期間結集出版。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