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陳文燦漆畫、水墨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25 10:58:1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7月24日上午9時,“蒼茫與浪漫——陳文燦漆畫、水墨畫展”在中國美術館6、8號展廳與觀眾正式見面了。提起陳文燦,很多人並不會感到陌生,他曾為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台灣廳、澳門廳創作過大型漆畫,其中為福建廳設計創作的《武夷之春》更是頻繁出現在新聞鏡頭裏,廣為觀眾所熟知。

本次展出的作品既包括陳文燦的部分漆畫,也包含他退休後所創作的水墨畫代表作,展覽也是對其四十年藝術創作生涯的集中展示。雖然展覽中的代表作漆畫為作品原件的小尺寸複製,但我們仍可以通過它們來了解陳文燦如何從磨漆畫技法中提煉因素並轉化到大寫意的水墨語言中。

陳文燦是一位在美術教育事業中做出重要貢獻的藝術家,他運用自己豐富的藝術實踐創辦漆畫專業,培養了很多漆畫人才,使福建漆畫這種地方特色鮮明的藝術走向了專業教學。陳文燦善於從自然風景中攫取創作靈感,在他的作品中,無論是漆畫還是近年來的水墨畫,都寄予了對自然、生命的熱愛與尊重。

陳文燦長期生活工作在鼓浪嶼,鼓浪嶼多姿的山,多情的水,翩飛的鷗鳥始終是陳文燦的創作母題,而他的漆畫代表作也正是海峽風光和八閩勝景為特色。陳文燦在自然景物中融入浪漫主義,使大自然的客觀物象轉化為藝術家的主觀表達。在他的漆畫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懸挂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的《武夷之春》,這幅大型漆畫長10米,高4米,畫面的主體是最富武夷特色的與文人意趣的大王峰和玉女峰。由於漆畫工藝複雜,漆畫創作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在傳統的漆畫中,很難做到油畫一樣可以自由運用冷暖色調,像素描一樣層次分明,畫面效果難於逼真寫實。但這一問題卻被陳文燦克服了,在《武夷之春》中,武夷山典型的峰巒和九曲溪流盡收眼底,秀美、岷山蒼碧的意境一覽無余。雖然我們在展廳看到的《武夷之春》為原作的同比例縮小版,但仍可看出在寫實手法背後作者寄予祖國大好河山的豁達胸襟和美好情懷。

范迪安館長認為,陳文燦走的是一條艱辛的藝術道路,這和他長期從事的磨漆畫藝術載體有關。中國的漆畫藝術有悠久的傳統,但若把這種傳統藝術拓展為具有公共性的藝術形式,則需要長期探索和鍥而不捨的精神。陳文燦是改革開放時代推動下推進、改革漆畫藝術的代表,他將漆畫從小尺寸的裝飾藝術變為大型的主題性創作,並置放在公共空間;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創作出一批風格新穎、氣象博大的漆畫巨制,展現了漆畫藝術的時代發展風貌。

陳文燦在退休後轉向水墨畫創作,這些水墨作品是他晚年的又一次衝刺。陳文燦的水墨畫從漆畫中汲取營養,水墨之間營造出色彩豐富的奇幻肌理,如自然造化。在創作母題上,陳文燦一如既往地充滿對生命的摯愛,他鍾情于蓬勃生機的大自然,作品取景視野廣大,畫中形象充實,我們也在他的水墨作品中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的崇敬,對綠色家園的嚮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