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于何香凝美術館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6-07 12:09:47 | 文章來源: cafa.com.cn

 

由何香凝美術館、澳門藝術博物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藝術推廣辦事處共同主辦,樂正維、陳浩星、謝佩霓、劉鳳霞擔任展覽總監,馮博一(主策展人)、王東(大陸)、吳方洲(澳門)、謝佩霓(高雄)、連美嬌(香港)共同策劃的“交叉口•異空間——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2013年)”于6月1日下午5時在何香凝美術館順利開幕。開幕式上的嘉賓雲集,市領導及各地策展人、藝術家代表紛紛致辭祝賀展覽的成功舉辦,在最後,樂正維館長在致辭中則表達了對各方支援的感謝。

本屆展覽主題為“交叉口• 異空間”,指的是隨著全球化及兩岸四地的現實處境,出現了藝術家在生存、創作空間上的不斷流動與位移的現象。這種新的帶有差異性、流動性和不確定性的存在,不僅是物理空間位移的概念,更是一種生活、創作觀念及表述語言的生成。展覽的參展藝術家包括來自大陸的徐冰、尹秀珍、徐跋騁、厲檳源;澳門的君士坦丁、李少莊、彭韞、唐重;台灣的陳伯義、崔廣宇、林介文、李明則;以及香港:黃國才、梁志和、伍韶勁、楊嘉輝。從這次參展的16位藝術家的參展作品來看,既是一種新的多樣性表達,也是一種敘事話語的交流。而在兩岸四地巡展的不同反映,與其説是藝術家個人的,不如説是群體的,或許也是一種我們此時此地、身臨其境的現實感受。

在開幕前夕,記者採訪到大陸參展藝術家厲檳源。採訪中他提到有機會參與本次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展覽非常榮幸,也表達了對在巡展中與其他藝術家更加深入交流的願望。當被問及參展作品情況時,厲檳源表示他個人最喜歡的作品是《臭水溝的春天》,原因是它看上去很美,但背後又具有象徵:一塘骯髒的死水中也能生長出絢麗的煙火,又或者説絢爛的背後是糜爛不堪的。

作為本屆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巡迴展的第一站,深圳展場在開幕式第二天舉行了由何香凝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港臺文化藝術研究聯合主辦,李公明教授策劃、主持的“時代•介入•轉型:兩岸四地的藝術實踐與社會轉型”學術研討會。該研討會于2013年6月2日至3日上午在何香凝美術館諮詢廳召開。來自兩岸四地的十余位專家學者,以四地的藝術實踐與社會轉型的關係為核心議題,共同探索和建立帶有前瞻性和學術性的多地藝術創作與交流機制。研討會的熱烈討論也引發出對下一屆的兩岸四地展覽及研討會機制的建立、升級的思考。該學術研討會的第二場將在香港站的展覽期間由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陳育強主持。據悉,研討會的論文集預計將於2014年出版。

除此以外,何香凝美術館還設置了藝術家與觀眾的互動環節,將舉辦一系列的分別針對成人和兒童觀眾的公共教育活動,以期兩岸四地的藝術交流能與公眾有更多的互動。

此次展覽的巡迴日期及地點如下: 深圳站:何香凝美術館- 2013.6.1---2013.6.30 澳門站:澳門藝術博物館- 2013.7.17---2013.8.18 台灣站:高雄市立美術館- 2013.9.7---2013.11.3 香港站:香港大會堂- 2014.1.18---2014.2.13

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作為何香凝美術館自2008年推出學術項目,如今已成功舉辦至第五屆,先後與港澳臺6間美術館及藝術機構合作,共計82位藝術家、26位策展人及策展助理參與,具有一定的號召力和品牌力。它以深圳的地理位置為依託,試圖建立一個地緣文化意義上的當代藝術交流的有效機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