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河北學者還原《蘭亭序》原貌 質疑故宮藏本真偽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26 15:07:58 |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網

 

23日,河北唐山學者王開儒以翔實資料佐證再現了“國之重寶”神龍《蘭亭序》貼原貌,並再次質疑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馮承素摹本《蘭亭序》為明代贗品。

《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為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在大都市會稽(紹興)撰寫,共計324字。此書法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為天下第一行書”。之後,唐太宗李世民把《蘭亭序》真跡據為已有,隨他殉入昭陵。其後《蘭亭序》以宮廷摹本流傳後世。而在一千多年臨摹比較中,馮承素摹神龍蘭亭帖被世人公認“下真跡一等”。

王開儒多年來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與鑒賞,對《清明上河圖》以及《蘭亭序》研究頗有建樹。他介紹説,馮承素摹《蘭亭序》原帖幾經輾轉于明朝嘉靖年間入書法家豐坊的萬卷樓,豐坊于晚年刻于石碑之上。1562年萬卷樓大火致原帖絕於人間,此石刻于寧波天一閣留存至今。所謂現存的馮承素摹本在明以前的收藏史上並無記載,有可能是明代人所偽造,其題跋也為拆配而成,此書卻作為傳世精品流傳下來。王開儒認為,現存于天一閣的豐坊刻本才是世間最好的《蘭亭序》,實乃國之重寶。

王開儒説,馮承素摹本與豐坊刻本同出一源,豐刻字跡更勝馮摹本一籌,且上有唐太宗“貞觀”、中宗“神龍”、玄宗“開元”;宋太宗“淳化”、徽宗“政和”、高宗“紹興”六位帝王璽、押佐證。這是世間所有本子都沒有的。其上還有唐褚遂良(印)、宋米芾(印)、元郭天錫(跋)、趙孟頫(印)、明豐坊刻石、清翁方綱(跋豐刻石)五朝大家鑒評。

王開儒遴選豐坊石刻不同年代的拓片,用電腦技術翻成白紙黑字紅印,還原了神龍真跡原貌。在其“炎黃軒”裏,他將復原後的三尺黃卷與馮承素本、定武石刻及《聖教序》(王羲之行書樣本)同陳一案,並逐字對比:馮承素本肥、軟、散、媚,氣不貫通,現描摹痕跡,證明為豐坊所偽;而復原後的豐坊刻本字跡章法緊湊,龍跳之氣與《聖教序》同出,因此是最接近王羲之書風的國之重寶。

日前,《王開儒神龍蘭亭序整理版》已經河北省版權局審核、登記。此前,中國著名書畫鑒定專家王連起曾表示,“神龍的版本是目前最好的,可以稱為‘神龍的祖師’”。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