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藝術批評家眼中的“2012藝術金酸梅”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22 14:24:30 | 文章來源: 成都商報

美國電影界有一個著名的“金酸梅”獎,每年頒發給備受劣評的電影。而在蛇年開年,成都商報藝周版約訪了國內藝術圈的著名批評家,做了一件與之類似卻不盡相同的事情———説它類似,是因為越來越多的文化藝術報道總是對各種藝術展覽、藝術家充滿溢美之詞,卻難以讓藝術批評家發聲,我們希望能為所有人呈現藝術的兩面,敢於批評假醜惡;説它不同,是因為批評只是手段並非目的,我們希望通過這些著名藝術批評家之口,來反思中國藝術圈特別是當代藝術圈的現狀。我們希望,中國的藝術能夠在理性的批評聲中,大步向前。

作為藝術批評家,總是藝術圈內最常發言、最敢於説話、最善於進行專業觀察的一群人,但因為題材相對敏感,在成都商報記者進行群訪和約稿的過程中,十余名國內著名藝術批評家中僅僅有不到一半的人願意公開對此發言。然而,無論説與不説,都已經成為一個既定的事實,沉默,也成為了中國藝術圈現狀的一種呈現。

最終,有五位藝術批評家犀利發聲,還有一位藝術批評家親自撰文,他寫道:2012年是當代藝術圈青黃不接的一年。

謹以這組文章,獻給中國藝術圈。

歡迎對號入座。

藝術批評家同題問答

1、您覺得2012年或者目前藝術圈(國內和國外)最差、最糟糕(或者最不能忍受)的作品或者一件事,甚至一種現象是什麼?

2、為何覺得它糟糕?對藝術圈産生了哪些影響?

3、藝術該何去何從,藝術圈如何能變得更好?

4、請您向藝術圈提一個一直困惑您的問題或者您最想問的問題。

陳默:

最糟糕的是新疆雙年展

1、我覺得2012年國內藝術圈最糟糕的一件事是新疆雙年展,在業內影響很糟糕。

2、該“雙年展”沒有按照基本的學術原則行事,展覽搞得不倫不類,成了大雜燴。辱沒了雙年展的學術尊嚴。在這樣的展覽中,應該把學者放在前面。在展覽上,五花八門什麼都有,許多著名的藝術家被拉去墊背。我曾參加過2011年的成都雙年展,成都在這方面要做得好得多,尊重了策展人的學術權力,遵循的是國際策展人原則。

3、今年自然是去年的延續,不僅是時間概念,也包括社會的、人文的、藝術的。

4、在藝術與社會、産業發展的可能性中,是優先尊重藝術,還是以尊重其他優先?

管鬱達:

藝術家怕失去得到的東西

1、網路上那些無休止的謾罵。

2、這些年,像微網志這樣的平臺給了人們表達意見的機會,有些人把網路這種公共平臺當成泄私憤的地方,攻擊某一個地區畫派藝術家等等。這是去年我對於中國的當代藝術感到很失望的一點。

3、中國當代藝術這20年,在硬體方面有了發展,比如拍賣、市場等等,但是我覺得我們應該有更多更有意思的藝術家。會更好嗎?可能我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我只是希望它不太壞就行了。好具體是什麼?是藝術品價格上漲?還是藝術市場的虛假繁榮?

4、前段時間,我在微網志上發了一組老一輩藝術家的照片,我覺得那種美,那種樸素,是現在這種快節奏的時代已經消失的。我覺得這個時代太快,有的東西慢不下來了。藝術,就是要創造一種有尊嚴的生活方式。我一直搞不懂,現在的人什麼都有,也有人願意出高價購買藝術品,而在20多年前,物質沒有現在這麼好,但那卻是一個藝術的黃金時代。我越來越覺得,現在的藝術家怕失去得到的東西。西方一些國家的生活水準很高,物質並未影響他們的創造力。這是我的一個困惑。

聞松:

很多研究者和評論家失語

1、2012年,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資本、操守和原創。

2、可以這樣具體闡述:第一,資本越來越肆無忌憚地進入當代藝術圈,並且掌握話語權,主導了藝術家的創作動力和方向,也導致了很多研究者和評論家失語。第二,學術操守。當下,大多數當代藝術研究者和批評家限于眼力或者利益關係,不能對當代藝術內在現象發出對這個時代負責任的話語,更有甚者成為了資本炒作的幫兇,這是讓人遺憾的一件事。目前,藝術圈只有極少的批評家才能發出正義的聲音,這跟許多批評家與利益掛鉤有關係。第三,國內當代藝術原創性太少,最近幾年一些藝術家出國看展覽、買國內沒有出版的書籍、接觸國外最新的藝術,然後帶回國內進行一些變動甚至山寨。

3、現在的國內藝術圈,如果有實質性的大突破是不太現實的,藝術圈應該多一點理想主義和深入研究的精神。在這個年代,不是靠情感的發泄,靠生猛的形態以及取媚資本市場的行畫甚至裝瘋賣傻就能在美術史上留下一些痕跡,這是要和思維結合的時代。藝術圈的好與壞最終要歸結到作品。

4、 趨利雖然是一種人性本能,但是無論是藝術家還是批評家都應該以足夠強大的一種張力來擺脫這樣一種淺薄,所以,我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擺脫趨利的勢態?歷史早已證明,傑出的藝術家總是能夠以足夠強大的精神張力和實踐能力擺脫淺薄與媚俗,釋放出人性的魅力和創造力。

宋永進:

低俗化公共藝術誤導大眾審美

1、過去這一年,公共藝術這個話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低俗化現象成為許多公共雕塑為人詬病的對象。不僅網友們選出了最醜十大雕塑、最醜十大建築,還有一些散落在我們生活區域內的大型物體,讓人瞠目結舌。比如説,江蘇省蘇州的“東方之門”,人稱“低腰秋褲樓”,雖然不能完全説是“低俗”,但多少都有這方面的傾向。還有雲南的“嘉定通寶”錢幣雕塑,去年我剛好去那邊採訪畫畫,就看到了,銅錢孔那裏剛好有一座橋穿過去,那裏還有個公園,許多人去那裏拍照。

2、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些低俗化的公共藝術,誤導了大眾的審美。蘇州的“東方之門”,因為造型類似一條“低腰秋褲”,故被冠上了這個名字,將“褲襠”等同於“東方之門”,顯然是一種調侃,用這種的調侃意味將一個“地標”式的建築呈現於人們生活中,並長期矗立於此,無疑是會形成一種“亞文化”環境,審美誤導是非常強的。

“嘉定通寶錢幣雕塑”更多的不僅僅是一個審美問題,而是使大眾對文化價值的觀察理解産生一種扭曲,以這樣一個崇拜金錢的東西放在公園裏面,而且銅錢孔正對著縣政府大樓,在世界各地可能都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

3、通過公共藝術這個平臺,大眾審美與藝術家審美需要長期的磨合,不是藝術家降低標準去迎合大眾,也不是藝術家固執己見,只追求個人風格。作為文化的管理者,也應當創建平臺,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

4、公共藝術與大眾審美如何進行對話與溝通?

夏彥國:

藝術圈內外對當代藝術的信心嚴重不足

1、由於微網志的原因,藝術圈的事都變成了小事。去年藝術圈也有一些事情,比如藝術品關稅、文交所整頓、尤倫斯夫婦拋售藏品、內地拍賣公司搶灘香港。但在我看來,最糟糕的不是這些個事情,而是藝術界內外對當代藝術的信心嚴重不足。

2、中國的藝術市場本來就充滿了投機分子和理想主義者。國外藏家的後退,本土藏家體系又沒有建立,藝術家創作力嚴重受到市場的干擾,這都與對當代藝術的信心有關係。去年整個藝術圈,確實沒有什麼真正有意義的事情發生。藝術圈的混亂,本來應該有更多反思,但是我們把太多的反思都聚焦到市場和收入上了,抑或互相指責,藝術家、策展人、畫廊、媒體、拍賣行等都能做到潔身自好已經不錯了。

3、誰也不知道藝術下一步是什麼,就像我們不確定明天會是什麼。藝術圈的混亂需要時間慢慢去澄清。天天嚷著要正義的不一定是好人,明白事理但是沉默不語的也不見得是好人。藝術圈每個從業者如果都能認真對待自己所從事的事情,能做到不説謊,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更美好。

4、你熱愛藝術嗎?真的嗎?這個問題其實很可笑很現實。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熱愛藝術,只是看到好的作品會讓人心動而已,所以總是希望看到好作品。

杜曦雲:

2012年是當代藝術圈,青黃不接的一年

“曾經的一流藝術家末路狂花,‘青年’藝術家平庸卻自以為是。”

當代藝術圈之外,2012年出乎意料的事情如同萬花筒般繁多,當代藝術圈外的“奇觀”程度,讓當代藝術圈內人的想像力顯得非常貧乏和幼稚。

籠統來看,2012年是當代藝術圈青黃不接的一年。曾經的一流藝術家末路狂花;“青年”藝術家平庸卻自以為是,而且,如果“青年”藝術家指的是70後、80後的藝術家,90後的“更青年”藝術家在2013年即將登場;一些有實力的個體積極、穩健的行動,在2013年應該會繼續崛起,比如我在《群體平庸、個體崛起》中提到的汪建偉、邱志傑、沒頂公司、金鋒、孫原&彭禹、何晉渭、趙趙、李明、劉成瑞(刮子)等。

更具體地説,在1990年代作為領軍人物的一流藝術家,也就是這幾年來藝術市場最追捧的天價藝術家,在2012年紛紛顯露出明顯的頹勢:有的已經明顯放棄了當年堅持的價值觀,不再值得繼續期待;有些是把自己當年成功之作的局部,用各種方式放大或衍變,但力度都沒法和當年原作相比;有的向奢侈品、娛樂、時尚等領域轉移。他們出現頹勢,有共同的特點:不再能緊跟時代的新問題。但這一批藝術家中也依然有人能不斷的緊隨時代進行個人表達,這是難能可貴的,比如方力鈞。

青年藝術家方面,可圈可點的藝術家依然寥寥無幾。從作品來看,這些“青年”在學院“當代藝術知識遊戲”的教育下,視野狹隘,缺乏歷史感,沉迷于“小自我”“小知識”“小體驗”“小形式”“小觀念”顯得本末倒置,並過早的和商業聯合,乖巧的同時失去了爆破力。此外,如果年輕是優勢,從年齡上來看,1990年出生的藝術家今年都已經23歲了,他們也要登場了。

中國當代藝術的群體發問和出場的時代已過去,將是少數個體發問和出場的新時代,其他人或追隨或廝混。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