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各顯神通 2013年新一輪藝博會大潮啟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30 17:46:19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近年來,在全球經濟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藝博會的發展逆勢而發,成為推動全球藝術市場的重要力量。

去年,老牌的倫敦弗裏茲(Frieze)藝博會在紐約和倫敦分別開設了“紐約弗裏茲”和“弗裏茲大師”兩大新展會,而巴塞爾藝博會也將觸角伸到了香港,使得全球藝博會日程表變得更為擁擠。

新年伊始,新一輪的藝博會大潮又啟動了。1月16日至20日,倫敦藝博會(London Art Fair)在倫敦北部伊斯靈頓的商業設計中心舉辦。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1月24日至27日,洛杉磯藝術展(LA ART SHOW)和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Art Stage Singapore)將分別在地球的兩端同時舉行。

本屆倫敦藝博會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聚集了來自全球的131家畫廊,包括近百家本地畫廊。除了主展區外,還特別開設了“Photo 50”和“Art Projects”兩個分展區。“Photo 50”展區集中呈現現當代攝影家的50件攝影作品,“Art Projects”由30多家畫廊集中展示青年藝術家較為先鋒的作品。

倫敦藝博會的歷史已走過四分之一個世紀。起初,藝博會只關注當代藝術,審核嚴格,試圖利用白立方等頂級畫廊的魅力吸引全球藏家。然而,隨著2003年弗裏茲藝博會的異軍突起,倫敦藝博會在國際上的號召力已大不如前,於是該藝博會只得調整定位,轉而走本地化路線,除了當代藝術,同時也兼顧傳統作品和裝飾類作品。

藝博會嘉賓預展前一天,英國《每日電訊》發表文章,毫不客氣地指出今年的藝博會“變成了由131家畫廊組成的大雜燴,糅合了20/21英國藝博會、買得起藝術節和專門接納弗裏茲落選畫廊的動物園(Zoo)藝博會的綜合體”。

《Culture24》網站的Mark Sheerin也撰文稱雖然此次倫敦藝博會號稱“史上規模最大”,但131家參展畫廊明顯比去年參加弗裏茲藝博會的175家少,參觀者也不如弗裏茲多;但現場氣氛似乎更加和睦,“在弗裏茲藝博會上,畫廊主會忽視你,但這裡的畫廊主卻很願意接近你。”

對於收藏家而言,這裡的藝術品顯然也更為親民。據悉,在倫敦藝博會上,所有的藝術品都低於5000美元。展會上有一些相當年輕的畫廊參與其中。比如和德高望重的阿格紐畫廊(Agnew's Gallery)分道揚鑣之後,年輕的吉娜·阿格紐畫廊(Gina Agnew)首次參展。本屆藝博會上的新面孔還包括有,薩奇畫廊(Saatchi Gallery)前任策展人珍妮·布萊思(Jenny Blyth),以及在當代非洲藝術方面有進取心的專家傑克·貝爾(Jack Bell)。

從各方面來看,儘管參展商數量有所增加,但倫敦藝博會似乎日漸式微,一些資深畫廊已經相繼離開。而對於很多年輕畫廊而言,倫敦藝博會就像一個踏入像弗裏茲那樣更大、更國際化的藝博會的墊腳石。倫敦藝博會急需組織者找到擺脫“弗裏茲魔咒”的突破口。

另一方面,洛杉磯藝術展也已有18年曆史。隨著洛杉磯這幾年在藝術方面的聲譽漸長,洛杉磯藝術展的影響力也日漸增長。“以前,我們只是紐約的養子,但過去幾年情況開始有所轉變。洛杉磯現今開始引導全球當代藝術的交流,這一現狀讓人震驚。”洛杉磯藝術協會執行主席彼得·梅斯表示。

4天的藝博會預計將迎來5萬參觀者,他們將在同一屋檐下同時欣賞到古往今來的各類藝術品。“大部分展覽會專注于某一門類,”洛杉磯藝博會主辦方棕櫚灘展覽集團的合作者吉姆·馬丁代爾表示,“而在我們的展覽中,你可以看到從古到今的藝術史進程。”門類多樣的同時,展覽會還能夠滿足不同層次收藏家的需求。從50美元的古董海報,到3000至100萬美元的藝術品,都可以在藝博會上找到。

洛杉磯藝術展還將集仲介紹一些拉丁美洲藝術家的作品,比如墨西哥的貝斯塔比·羅梅羅(Betsabee Romero)和阿根廷的安德里亞·胡安(Andrea Juan)。羅梅羅使用汽車輪胎為材料,通過雕刻等形式再現墨西哥傳統圖案。胡安則設置了從地板延及天花板的視頻裝置,呈現她在南極洲記錄的全球變暖導致的風景。洛杉磯藝術展另一個獨具特色的景象或許就是雲集的明星,事實上這已成為很多藝博會共同的風景,而在造星的大本營,這一特色更加突出。

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今年只是第三屆。在巴塞爾進駐香港的壓力之下,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除了繼續努力將新加坡“打造成亞太地區的藝術中心”之餘,更加注重對於東南亞元素的發展。據悉,光參與藝博會的印度尼西亞藝術家就有50位之多。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的創辦人、巴塞爾藝博會前任總監洛倫佐·魯道夫(Lorenzo Rudolf)希望打造一個平臺使其能夠在全球舞臺上扮演具有競爭力的角色,而他相信要在國際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本土元素是制勝的關鍵。

“我們的亞洲視角為自己在國際藝術界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且獨特的定位,”魯道夫表示,“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參展畫廊來自亞洲。如果收藏家想看西方藝術,他們可以去看任何國際藝術博覽會。收藏家來這裡是為了與亞洲藝術家見面。”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