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香港西九文化發展的未來“我有份”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11 11:30:27 | 文章來源: 南方都市報

香港可當文化主持和仲介

編輯邀稿時問,西九是否作為香港文化的某個原點,我只能説,由老外主持的管理局未有這樣的説法。她又問:香港並沒有文化局,誰來與龍應臺、莫言對話(編者注:對應龍應臺以台灣“文化部長”身份訪港,問題指涉文化機構設置)?我會這樣答:不如由香港主持這場對話吧,我們的陳冠中、梁文道都是適當的主持人。“主持”,也許更是香港的文化角色。

香港曾被上一代視為暫居地,香港不是老家也不是終點,我們的文化基因是賺錢快,反應機靈,沒有文化包袱,這兒是國際貿易平臺、轉口港,我們是成功的買辦和中間人。今天的香港不再是跳板城市,是家也是我們的主場,是亞洲最自由開放的平臺,那為何我們不策劃和主持最多元和具爭議的文化藝術討論、表演、展覽和放映?

可是,政府對西九的想像停留在經濟效益,前西九管理局主席唐英年早前接受訪問時説:“如你們認為西九文化區的觀眾只是香港的700萬市民,就大錯特錯……將來廣深港鐵路開通後,廣州來香港只是48分鐘……因此我們的觀眾群至少是廣東加香港,大約6000萬居民”,這番話印證了西九“文化買辦”的角色。兩者的分別是,買辦為了建構一個遊客喜愛的“中西文化藝術交匯”,會從世界各地購買均衡的節目回來,而“主持”則會從理念和價值出發,詮釋主題,提出質疑,引發討論,推動公眾教育。

既然文化倡議在過去能改變政策,帶來新的空間和機遇,我也會寄託西九的未來和香港文化的未來于公民社會,讓民間帶動改變。最近遇上幾位本地藝術工作者,他們抱怨説“西九我冇份”。今天的西九的確是國際當道,忽略本土,但民間不能犬儒和妄自菲薄,要逆水行舟,深化研究和討論,提升知識視野,願意與官方對話。在網路和開源年代,人人都是決策者,政策有偌大的“共創”空間。香港未能成立文化局、文化政策未能疏理,民間更需要參與,推動創新的可能。民間要有這樣的氣度和承擔:由我們當主持,西九“我有份”。

   上一頁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