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畫畫是一輩子的事——油畫家王垂採訪筆記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20 21:45:4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三、關於畫家的個性問題

王垂認為,很多人畫畫不出來,就想求新求變,他們不認為自己沒有解決觀察方法,反倒是覺得自己的形式不夠特立獨行,然後他們就會去使勁尋找自己的個性。王垂説:“問題是你的個性是什麼?你把個性絕對化,那就是謬誤。個性是存在於共性之中的,如果沒有共性,那所謂的個性也是不成立的。這是一個辯證的問題。中國藝術家,一定不要太在意西方世界對於你作品的評價。國外藝術所走過來的路,我們不能盲目的追隨,就像西方目前的經濟危機,我們要是沒有警醒的意識,那我們國家將來很可能就會重蹈這種狀況。繪畫也是一樣,西方走他們的,中國走自己的路,我們沒有必要追隨他們,跟著西方屁股後面搞藝術。那種把某某外國人的話當成聖旨來評判國內畫家的行為,我認為不是思想幼稚,就是利益驅動下的炒作之舉”。

王垂在藝術實踐中,一直是依據自己的審美去創作,而不是站在某個理論家或是畫商的立場上,進行短視的選擇。因為選擇後果,需要藝術家自己來承擔。他記得靳尚誼先生跟他説過一句話:“你想那麼多幹什麼,你把你的畫畫好,就夠了!就非常非常好了!”還記得讀大學的時候,他曾經去拜訪過郭紹鋼,郭老師跟他説過:“搞藝術不要人云亦云,猶猶豫豫的,就像菜農,今年白菜暢銷了,馬上去種白菜,等你把白菜種好了,蘿蔔又暢銷了。不如你一直種白菜,白菜總有暢銷的時候。”兩位老師關於繪畫之道樸素的真理時時鞭策著他。

王垂説:“其實我對個性的認識是這樣的,所謂個性就是不同於別人的東西。一個人並不完全清楚自己的個性是什麼,那學生要想發展自己的個性,包括老師要去發現挖掘學生的個性,這個事情不是很容易的,要是完全把傳統的東西一棒子打死,單純的搞現代藝術,發展極端的藝術個性,必然會為了突出個性而走到標新立異的地步。在教學方面,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為追求個性而使自己個性化。不是學生本身的個性,是有意的模倣的、做出來的不倫不類之舉,這就是偽個性。真正的藝術個性是産生於藝術家大量的實踐中,在作品裏不自覺的流露出來的。你看西方從文藝復興到荷蘭畫派,再到福羅倫薩畫派,到提香,再到之後的印象派大師,每個人的藝術個性都很清晰鮮明。每個畫家對描繪對象的認識都不一樣,因此表達的角度也不一樣,畫家的視角不一樣,生活態度不一樣、審美標準不一樣、甚至是生活品質不一樣,最後導致作品呈現出多姿多彩的狀態”。

王垂認為,通過大量的實踐,才能夠將藝術家的個性漸漸表達出來,而寫生是一個非常好的法門。在寫生中間,藝術家是很忘我的,不帶任何功利因素,大自然中最美好的景象與藝術家之間直觀的互動,藝術家在這期間會拼命的把這種感受用繪畫語言表達出來。所以我們可以從作品中就能看出每個藝術家的不一樣。當代很多藝術家在房子裏想,想這個想那個,很多人甚至認為繪畫已經死亡了,發展到行為藝術、裝置藝術,美術就不存在了。“這個東西,你願意搞,你可以去搞,但是你要是把它強加給每一個人,這就是一個很大的謬誤。”

王垂認為,傳統繪畫的最大特點就是要有一定的基本功,也就是説要具備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很多當代藝術家確認為藝術不是表達情感,而應強調表達心。情感是可以交流的,心是無法交流的,因此我行我素的抽象主義、後現代藝術應運而生了,一系列的非寫實的繪畫觀念也陸續成長起來。這些形式在國外也不是都受歡迎,主流的藝術界對所謂的後現代可能很追捧,但是在民間,在老百姓中能接受的藝術形式還是以傳統藝術為主導的。無論是用於欣賞還是作為投資,能夠使人感同深受的作品永遠都會有市場的。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