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班集體展覽作品之一
本報記者 李琤
日前,一個名為《先鋒班》的展覽正在中央美術學院(以下簡稱為央美)5號樓地下展廳開幕,這是央美實驗藝術系導師、著名藝術家呂勝中醞釀了一年多的展覽,參展的14位藝術家正是央美造型學院打造的第一批“科班”實驗藝術家,也是圈內廣為人知的“先鋒班”。
“我下定了決心要考研,再從學校中去厚積而薄發。”
2004年,央美的實驗藝術系自誕生之日起,就面臨著專業設置、畢業生走向、青年藝術家的生態以及中國未來藝術等種種問題。這個原本西方化的概念,經由中國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藝術實踐的打造與磨礪,已被演繹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概念。而作為一種藝術創新的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實驗藝術當然也有必要納入學院,以彌補當代新藝術語言和表現形式在原有專業美術教育結構中的缺位。這成為當時創辦“先鋒班”的初衷,也催生了一個新的專業在中國最高美術學府的誕生。
青年藝術家、首屆畢業生陳明強説,隨著緊張的本科學習畢業之時,剛進入社會的他感覺自己像一個被遺棄的孩子。“在人海裏漂泊,找不到自己的群體。藝術創作經驗不足,學校的誘惑力與日俱增,我下定了決心要考研,再從學校中去厚積而薄發。”
“為什麼那麼在意賣作品的事呢?我這輩子也只賣過一兩件作品。”
本科畢業後選擇去英國讀研的葉甫納也帶著新作品來參加展出。她這次參展的《家春秋》,是一組家庭成員肖像的短片。作品結合擺拍和表演的形式,訴説一個家庭裏每個人的身份,以及在歷史潮流中,時代背景因素對個人一生的影響。
從英國聖馬丁學院學成歸來之後,葉甫納迅速在國內青年藝術家中找到了位置,作品也逐漸被大家所認知。在她看來,實驗藝術系的學習讓她有了創作的紀律,而不再像之前那樣懶散。
相較于英國的藝術市場,葉甫納認為國內的藝術界和媒體都在關注藝術作品的市場問題,她的英國導師常常反問:“為什麼那麼在意賣作品的事呢?我這輩子也只賣過一兩件作品。”葉甫納認為:“很多國外的藝術家不靠藝術為生,他們做藝術就是純粹為了做藝術,然後他們自己用別的方式打工賺錢,就算是可以賣作品的人,收入也沒有太多。相比之下,我覺得國內的藝術環境算很不錯了,特別是這一兩年來,年輕人的機會也在不斷增多。”
“這個展覽上,作品好不好並不是最重要的,這些藝術家的堅持最重要。”呂勝中在展覽開幕式上説:“先鋒班是一個原生態的藝術班,能反應新一代年輕藝術家的普遍面貌。隨著文化的推進,一個新學科從無到有的誕生和發展,正是研究中國藝術教育改革難得的一份典型案例。4年來,關注學生的生存狀態,既是對學校教育改革成果的肯定,也是一種探索。”
80後這一代正在以他們的多姿多彩感染著中國各個領域,並必然成為整個社會的主調。
在呂勝中看來這批學生在面對社會誘惑的時候如何堅持自我是他們當下面對的最大問題。“生存問題、來自長輩家庭的壓力等,都致使很多人無法繼續圓夢。這批同學大部分仍在堅持做藝術,這份堅持已是非常難得。”
這位實驗藝術開路人希望能夠繼續這樣為學生舉辦展覽,但經費和場地是困擾他的難題。呂勝中在去年的實驗藝術大會上,還不忘向眾多藝術家吆喝,共同來關注年輕人的作品和成績。其實就央美實驗藝術系的發展而言,和年輕學生的堅持一樣,呂勝中的堅持也像一根主心骨,支援和幫助著學生的成長,通過各種方式,讓社會能更全面地認識他的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