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某藝術市場監測中心採樣選取72位活躍于藝術市場的青年藝術家(大多畢業于各大美術院校)進行統計,出臺了“美院財富排行榜”,試圖將市場的表現業績列為美院畢業生品質考核的重要依據。筆者認為,“美院財富排行榜”的出臺不僅缺乏可信度,而且完全有悖于藝術教育的基本規律和目標,是極其荒謬的。
財富排行榜所依據的拍賣指數可信嗎?
不難看出,“美院財富排行榜”的主要依據是藝術市場的拍賣成交記錄。近年來,藝術拍賣行醜聞不斷,有委託方、買受方、拍賣公司合夥哄炒藏品的,有自拍自買虛構高額成交價的,有“真的假拍”、“假的真拍”的,有瞞天過海、天價做局的,有拿高價藝術品當洗錢工具的……從缺乏信譽的藝術拍賣市場獲得的數據到底是否可信?以這種不可信的數據列出來的排行榜,又能夠説明什麼?
影響當代藝術拍賣指數的主因是藝術水準還是炒作水準?
眾所週知,在這種不規範的藝術市場競爭機制裏,能夠在短期內迅速走紅的,唯有擅長炒作的“當代藝術”。就拿上榜的四川美院畢業生來説,要比藝術視野的廣度自然遜色于中央美院,要比傳統研究的深度又遠不及中國美院,卻偏偏在成交額上以佔總額35%的比重,遠遠蓋過中央美院和中國美院,博得了頭彩。其“根源”在哪?圈內人自然清楚,“川軍”在商業炒作方面所下的功夫遠遠超過藝術本身。羅中立、何多苓、張曉剛、葉永青、周春芽等出道于四川美院的當代藝術“名將”的身價在藝術界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在前輩藝術家商業成功的示範性引領下,四川美院的不少學生逐漸放棄了內在性的藝術追求目標,開始注重藝術的外在包裝和社會效應,併為此費盡心機,有讓女生互剪旗袍的、有在商業鬧區裸體彩繪的、有在女人體上表演書法的、有在公共場合演示性行為的……這些極端的“藝術”行為儘管並無多少實質性的藝術內涵,卻以極具視覺刺激的誘惑力,“成功”地吸引了大眾的眼球。而且,這些“作品”一旦被友情的批評家貼上了“當代藝術”的標簽,打上了“學術”的廣告詞,就身價百倍,並深受諳熟藝術拍場的投機商所青睞。
藝術的價值是否可以用財富的標桿來衡量?
藝術是一種有別於科學的觀看世界和實現自我的方式,能夠啟迪和拓寬人們的審美視野和思維空間,具有自由而獨立的個性化特徵。藝術品的價值在於藝術家的個體思想和精神,而不在於普通商品所擁有的科技含量和勞動力強度。藝術品的商業價格,只能代表購買者對藝術品附加值的認可度和接受力,根本無法代表藝術的真正價值。自由的藝術精神和獨立的美學思想,用量化的學術指標尚難以考量,難道可以用財富的標桿去衡量,去排座次嗎?
藝術家的價值體現是向社會索取多少財富還是為社會擔當多少責任?
毋庸置疑,藝術家應當以藝術的特有方式直面當代社會的種種弊端,審視當代文化的種種問題,抨擊不良的價值觀取向,建立健康而崇高的審美觀,去弘揚人性積極的一面。然而,在火爆的市場面前,許多年輕藝術家,動搖了神聖的藝術信念,丟棄了自由的精神家園,去追逐利益的誘惑,不再關注社會現實和文化問題。他們關心的是如何借“藝術”的名義向社會索取更多的財富,而不是思考如何為社會做點什麼,擔當些什麼。這種以向社會索取財富的多少為指標的“財富排行榜”,難道不是唆使藝術家拋棄社會擔當嗎?
“美院財富排行榜”欲將高等美術教育引向何方?
“美院財富排行榜”的背後隱藏著一種“當代藝術”的話語權力。擁有巨大財富的“當代藝術”,以各種方式不斷擴張藝術的話語勢力,從畫家村的藝術區到地方的當代藝術館,從學術期刊到影視舞臺,從現實藝術世界到網路藝術同盟,從藝術領域到教育領域……“美院財富排行榜”的出臺標誌著當代藝術的話語勢力已經擴展到了高等美術教育領域。“美院財富排行榜”完全拋開基本的學理判斷,完全放棄傳統藝術的價值觀念,為掌握財富權力的年輕藝術家鳴鑼開道,從而誘使更多的美院畢業生加盟“當代藝術”。如此一來,高等美術院校將不斷涌現出“當代藝術”的“鐵桿粉絲”和“學術”同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