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旅俄記——列賓美院和畫家戈溜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24 14:29:29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當下世界上許多藝術較為發達國家的高等藝術院校,紛紛放棄了寫實技法的培養,而轉為對個人藝術創造性的開發,作為世界上幾大美術院校之一的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國立油畫、雕塑、建築美術學院(簡稱列賓美術學院,藝術科學院),依然保持著傳統的教學體系。藝術科學院的美術教學體系具有寫實的傳統優勢,是世界高等美術教育資源的組成部分。在世界現代藝術的滾滾大潮下,研究、保留、發展其傳統體系,有利於文化藝術領域的生態平衡,並將對保持世界藝術創作、藝術教育領域的多元性起到重要的作用。現在的俄羅斯藝術科學院的傳統,並不意味著古老的文化,它是歐洲文化在俄羅斯同本土文化的整合與延續。

我理解的聖彼得堡國立油畫、雕塑、建築美術學院的傳統有兩方面:

一方面,以寫實的技法教學體系為主要傳統。這種體系的確立,是俄羅斯統治者改革的結果。藝術科學院建立時,正是歐洲新古典主義的鼎盛時期。俄羅斯著名的啟蒙活動家舒瓦洛夫認識到繪畫、雕塑與建築的重要性,而建議成立一個培養這三種藝術家的學校,建議得到了俄羅斯近代文化奠基人羅蒙諾索夫和女皇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的支援而于1757年建立。有舒瓦洛夫擔任第一任學監。當時在美術教學方面引進西方,毫無疑問是以古典主義體系的引進為主要原則。學院對歐洲古典主義的體系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並加以理論性的總結,並加以應用,從此它奠定了藝術科學院的傳統根基,因而,藝術科學院的教學體系是17-18世紀歐洲古典主義的延伸。1762年以開明為榮耀的葉卡捷琳娜二世登上沙皇寶座,于1764年11月4日簽署文件把藝術科學院置於自己的直接領導之下,並由別茨柯伊擔任主席,直到18世紀末。這迎來了藝術科學院歷史的大發展時期。1763年開始了藝術科學院大樓的籌建工作,1765年開始破土動工,由於種種原因,藝術科學院的整體建設到1789年才完成,但是,到現在為止,大門上方刻著“獻給自由的藝術——1765年”的藝術科學院主體大樓,仍是涅瓦河岸上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然而,在“自由的藝術”門楣下的藝術並不是十分自由的。皇權長期統一的文化思想準則,對學院教學體系的形成起到一種引導和保護作用。這一時期藝術科學院全面制定了古典主義的教育體系,為培養大批的古典主義藝術家創造了完善的條件,並培養了一批古典主義藝術家。學院現在所謂傳統的教學體系,是從義大利、法國等美術學院的歐洲古典主義體系為基礎的教學大綱模式沿襲而來。它的奠基者是藝術科學院建立初期聘請的義大利、法國、荷蘭、英國籍教師,和一批留學義大利、法國等人員歸俄後在此任教的,其中包括契斯恰科夫在內的一批優秀教師。後來經過不斷地本國實踐、探索、完善,形成的具有俄羅斯特點的相對科學的寫實的體系。儘管在各個歷史時期學院存在著藝術思想的分歧,但是其傳統的寫實技法的教學體系沒有變。這是藝術科學院培養出俄羅斯藝術精英的基本條件。這樣的教學體系,給俄羅斯現實主義的形成提供了寫實的技法保障。

19世紀俄羅斯的現實主義的成功,不只是因為藝術思想的革命性,同時學院技能高材生的繪畫技法所帶來的社會認同,也是重要條件之一。以1870年至1923年的巡迴畫派為代表的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主要成員是學校的叛逆者,而他們卻是藝術科學院無可否認的最的大直接受益者。列賓、蘇裏科夫、謝羅夫、庫茵之、希施金、弗魯貝爾、雅羅申柯、涅斯捷羅夫等人的藝術成就和技法實力,反過來又提高了學院的社會地位,加強了教學實力。

1861年2月19日俄羅斯宣佈廢除農奴制,進入資本主義發展時期時,現代藝術在這裡開始萌生,19世紀下半葉批判現實主義的活躍期漸漸地過去,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這裡一度成為世界現代藝術最為活躍的地方之一。各種非寫實的藝術手法不斷出現,但是這並沒有削弱藝術科學院的寫實主義教學體系,這種固守傳統的集體主義行為,為學校于30年代從“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大眾藝術角度的再度興起,提供了技術方面的資源。也使學校作為當今世界寫實技法教學體系最為強大藝術院校成為必然。

另一方面,不斷被衝擊中發展的藝術思想體系的傳統。18世紀初,彼得大帝的強國之夢,使俄羅斯人接受了西歐傳來的啟蒙主義思想。並給俄羅斯社會帶來了很大進步。崇尚完美、道德和理性是俄羅斯啟蒙主義思想的重要特徵。在美術方面俄羅斯出現了對中世紀禁欲主義聖像畫反叛的世俗人物肖像。藝術科學院建立之時,歐洲存在兩大藝術思潮:取代了沒落的貴族氣的羅可可美術的新古典主義和正在萌發的浪漫主義。而在俄羅斯,卻是一個古典主義取代巴洛克藝術時期。藝術科學院的第一位學監,啟蒙主義的信奉者、活動家舒瓦洛夫,為該院劃定的古典主義的美學範疇,對嚴格有序的教學體系的形成,以及大批古典主義藝術家的培養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時,俄羅斯肖像畫領域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葉卡捷琳娜二世為了強國,從彼得大帝那裏繼承了開放思想。她決定由國家出資派出俄羅斯青年去歐洲學習美術,這種交流使學子們打開了視野,活躍了思維。回國後,他們成為18時下半葉俄羅斯美術教育的骨幹力量。同時請進的歐洲文化界人士對俄羅斯文化的發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18世紀末俄羅斯的巴洛克藝術徹底被古典主義藝術取代,完成了中世紀宗教繪畫向世俗繪畫的轉化,併為19世紀俄羅斯民主藝術的精品出現以及20世紀與世界藝術對話作了很好的鋪墊。

歐洲浪漫主義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發展成一種很強勁的力量。在俄羅斯藝術科學院,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形成很強烈的衝擊。正在較量之際,現實主義又在這裡形成很大的實力。兩種新的藝術思想的出現使古典主義的光彩徹底黯淡。然而,古典主義的教育的勢力依然頑固地存在,進步的力量認為它限制了藝術的現實性和人民性等新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藝術思想的矛盾不斷激化,終於在1863年11月9日發生了以克拉姆斯科伊為首的“14人暴動事件”。這14人與母校決裂的反叛行為,震驚了當時的俄羅斯文化界,並形成一種強悍的凝聚力。在俄羅斯著名理論家斯塔索夫的支援下,于1700 年成立“巡迴展覽畫派”。巡迴畫派的産生,是俄羅斯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産物,是日益高漲的民主主義思潮在美術界的反應。其成員把俄羅斯的藝術注入了新的現實的革命精神,並把藝術徹底拉下了貴族專利的“神壇”。巡迴畫派成員創作的作品,以再現俄羅斯民族生活為主要方式,去解釋生活,判斷生活現象,具有批判現實主義的性質。他們創造了具有很強俄羅斯民族文化特徵的,真正屬於俄羅斯的文化精品。事實上,14人的反叛行為不僅沒有削弱藝術科學院的聲譽,反而提升了它在世界藝術院校中的位置。

19世紀末俄羅斯進入資本主義發展期後,經濟迅速增長。一方面在自由經濟發展的生産方式下,強調了藝術家個體在文化中的作用,産生了一些以“自由”為特徵的文化藝術現象。另一方面,國內藝術家出訪、留學帶回的資訊,以及收藏家在西歐購買的大量現代主義繪畫代藝術品對年輕藝術家的直接熏陶,使現代藝術在俄羅斯開始萌生。一時間,許多現代藝術社團乍起,並在20世紀之交活躍在俄羅斯藝術界。他們不再需要傳統意義的藝術教育,藝術科學院一度被冷落,巡迴畫派的作品也被視為創作手段單一。

十月革命後藝術科學院更名為油畫、雕塑、建築美術學院。1934年,高爾基提倡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現實,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歌頌生活中的正面人物,提出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在第一屆全蘇作家代表大會確立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對蘇聯的文藝界産生了很大的影響。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藝術的全面發展産生了一定的負面作用。但是“現實主義”體系在國家意識形態的引導下,以社會主義為明確主導思想的前提下再度興起。以培養寫實技法,和以現實主義創作體系為傳統的藝術科學院再度升溫。並於1944年以俄羅斯民族的偉大現實主義畫家列賓命名。此時學院的教學體系,和創作思想也在全國得到推廣 。與19世紀下半葉的現實主義所不同的是,現實主義的批判性在這時被消解,而轉為歌頌、讚美為特徵的積極的、向上的藝術主導思想。列賓美術學院的一大批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畫家Б。В。約幹松、И。И。莫伊謝延科等,以及他們培養的學生使現實主義繪畫在蘇聯時期得到延伸。但是,待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放眼看世界時,世界的文化藝術已經發生了巨變。列賓美術學院藝術家的作品,已不再有很強的時代特徵。

但是無論列賓美術學院藝術思想體系如何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都建立在以具象為基礎的技法之上。從這方面看,學院真正支撐其藝術思想的載體是具象的造型手段。以古典主義起家的這個院校,經歷了許多藝術思想的鬥爭和變遷,而今的藝術家和教育者漸漸平靜,其寫實技法的教學體系依然繼續。而在當今的世界現代藝術風起雲湧涌,在世界各大藝術院校紛紛放棄了寫實技法的教學體系時,列賓美術學院的教學體系似乎是落伍了。而這恰恰給了列賓美術學院一個極好的生存空間。藝術的多元,要求技法的多元,這需要藝術教育的多元。表像的落伍卻把列賓美術學院這種為數不多的教學體系推到了世界範圍內比較的空間位置。歷史又給列賓美術學院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

然而,列賓人是否意識到這樣一個機遇?有一位中年教師告訴我,他年輕時曾畫過有思想觀念的東西,而現在每天給博物館複製名畫沒有時間畫了。同時他又説,現在的先鋒派成員都是一些中等美術院校畢業的,只是有了大財團的支援才有名氣。當我問起這一批成員中有沒有列賓美院的畢業生時,他的回答是“當然有”。可見其心態的矛盾性。我拜訪另一位列賓美術學院的教師時,他告訴我,他很想創作一些與當代文化有關的作品。當我問及他為什麼沒畫時,他告訴我為了“阿嘎傑米婭”(藝術科學院),這代表了一大批列賓美術學院院教師的心態。即當代文化的衝擊,與保守的傳統文化的矛盾性。

列賓美術學院坐落在聖彼得堡。這是一個定位為旅遊城市的歷史名城,這裡的市民大都沉浸在彼得大帝及祖先們創下的豐功偉業中。這裡美麗、恬靜,其森林就像是讀之不盡的抒情詩。目前人們雖然不富裕,但是外表顯得很安寧。這裡隨處、隨時可見美麗的俄羅斯姑娘們與帥小夥子抽煙喝酒的景象,也經常可以看到歪歪倒到的醉漢、醉婆們。酷愛美酒是俄羅斯人的傳統習俗,這與他們所處寒冷的地理環境有關。但是,今天的奢酒決非僅僅是為了抵禦寒冷,它似乎使人們感覺到沉寂中的不安。當下的俄羅斯已不斷開放同歐、美及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與經濟來往,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列賓美術學院強大的傳統性能維持多久,仍是個問號。當下如何保持其獨立的傳統優勢又能切入當代文化,而不停留在技法層面,這是他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2004年4月舉辦的列賓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是該院教師實力的一次檢閱。從展示的作品的整體面貌不難看出其傳統雄厚的的實力,但與其歷史的輝煌時期相比,卻很少發現能提及人們的精神層面的高光點。

現實的機遇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對待機遇的態度。不是所有的列賓人不思考這個問題。有幾位年輕的教師把寫實技巧與當代文化結合起來思考藝術,他們是當代活躍的俄羅斯新生代的主要成員,貝斯特羅夫、戈留達、。薩伏古斯特、巴格香和斯克裏格等。不管他們是割捨不掉那一份寫實情結,還是骨子裏對具象藝術手段的青睞,他們作品中表現出的折衷主義的態度,又一次把列賓美術學院的寫實傳統注入了新的精神力量。但是,列賓美術學院的同仁們是否能把握歷史給予的機遇,把這樣一個世界僅存不多的,以寫實教學體系獨立於世界美術教學之林的學校,提升到與當代世界的時代文化共進的位置,這仍是一個未知的前景。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