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適逢中日邦交正常化40週年及中日國民交流友好年,2012年7月3日,中國美術家協會配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中文化交流協會等,在東京中國文化中心聯合主辦“感知中國——中國當代國畫展”,為日本觀眾呈現中國當代40位國畫實力名家的水墨精品力作,入展作品工筆、寫意皆有,涵蓋山水、人物、花鳥等多種題材。
中國畫作為東方繪畫的重要組成品種,與亞洲周邊國家的交流具備天然的文化優勢。中國美術對日本美術審美觀和藝術樣式的確立和發展,産生過深遠影響,尤其以中國畫的影響最為典型和深遠。曾經屹立日本畫壇的“眾山”等著名的日本畫家,都與中國傳統文化和繪畫結下了深厚的情緣。
而經過多年之後,中國畫與日本畫在不同的民族發展之中受到不同文化和社會背景的影響,呈現出大放異彩之勢。兩種同源異彩的繪畫在此次展覽中會有如何的碰撞?中國畫與日本畫在多年之後應該如何相互借鑒?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與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陶勤在展覽之後接受了媒體採訪,介紹了展覽展出情況以及此次日本之行的感受。
劉大為:藝術需要不斷融會貫通
記者:能否介紹一下“感知中國”展覽在日本的展出情況?
劉大為:這次“感知中國”展覽開幕,日本文化藝術界的知名人物都出席並特別關注,例如日本藝術院院長松尾敏男,日本美術家聯盟會長入江觀,日本美術院著名畫家田淵俊夫,日本女子美術大學教授、美術評論家南島宏,日本著名畫家大矢紀、吉田多最等。在展覽開幕之後舉行了關於中日繪畫的學術報告會,我介紹了中國水墨畫的特點和類別。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陶勤則介紹了中國日本文化交流的歷史回顧,應該説在日本畫界引起了熱烈的反響。
展覽展出了中國當代30多位知名畫家的40多幅作品,有人物、山水、花鳥,藝術家來自全國各主要畫院和美術院校,有一定代表性。由此日本藝術界能夠通過這次展覽看到了我們中國畫的基本面貌,展示我們中國畫保持優秀的傳統,而且很有時代感很有創新開拓意識。
在座談當中,我結合展覽介紹作品,順便談中國水墨畫的源流和藝術表現的特色,我們中國水墨畫的基本規律,對於日本參加人員來説對於中國水墨畫有一種更深刻的了解,我覺得這對促進中日文化交流有一個更深遠的影響。
記者:中國畫與日本畫可謂出於同源,但經過多年的發展出現了很多不同,經過這次的展覽,您認為當代中國畫與日本畫之間有何不同,有何相互借鑒之處?
劉大為:中國畫經過悠久的傳統幾千年的歷史發展到現在,始終在融會貫通,始終在向前發展。包括幾個點,漢代的引進佛教藝術,到了魏晉南北朝北方各民族的藝術,絲綢之路把西域的藝術融入進來,到了明代以後,西方的耶穌教藝術傳進來,後來又大量的吸收西方的文化、教育等。
中國畫的發展始終有一個傳統沒有丟棄,但是它又不是一成不變的,是不斷的在融會貫通的,新中國成立以後又將藝術的宣傳功能加入進來,但它提倡的是要表現時代表現生活,讓藝術家與社會生活接軌,這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形式比較單一。這個問題在改革開放以後逐漸的調整,不斷的吸收現代文化,例如我自己也是畫中國畫,在造型、色彩、創作理念、觀念上跟傳統的中國畫又不一樣,例如我們的人物畫在形象的表現、神態的表現、肢體表現上都做了很多創新。總之,這麼多年來中國畫也在變化,但是中國畫始終關注基本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同時中國畫重視學院教育的嚴謹。
我們在與日本的交流中,他們也都承認在繪畫上日本是中國的學生。但是在日本明治維新以後,他們就大量的學習了西方,有很多藝術家是將西方的元素拿來、結合日本畫、結合日本民間藝術發展成今天的日本畫。所以他們在這些方面有很多他們的特色,但是他們繪畫中的西方特色還是很明顯的。
區別就在這裡,中國畫是以中國傳統為本,吸收了外來因素之後還是地道的中國畫。日本的繪畫則顯現出西方的特色多一些。所以在交流中我也感覺到應該學習人家的敢於學習借鑒的精神。我就是本科學習油畫,研究生學習國畫,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融會貫通,不斷的表現時代精神,不斷的開拓自己的繪畫語言,增加表現力,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跟上腳步。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陶勤回顧了40年來中日藝術交流。
記者:您在研討會上回顧了幾十年來的中日藝術交流,能否簡單舉例回顧?
陶勤:讓我比較感動的是我們美協前幾任主席像王朝聞、蔡若虹去日本訪問的時候,藝術家東山魁夷都會把我們邀請到他家裏去,他很謙虛的説:“讓中國同行看我的作品,我感到很難為情,我畫了大半輩子的畫,才剛剛步入門檻。”當時王朝聞就很震驚的説:“哎呀,這麼大個藝術家還這麼謙虛。”蔡若虹也對同行的青年畫家説:“這麼著名的藝術家還這麼謙虛,你們更得謙虛。”
還有當年日本唐昭提寺為了紀念鑒真和尚東渡,安慰他的亡靈,邀請東山魁夷繪製美術作品。當時東山魁夷的作品價格很高,寺廟原本只打算請他畫一幅小佛龕,但東山魁夷説:“為了紀念鑒真,我為你們創作一幅大型壁畫,不收你們一分錢。”結果壁畫《濤聲》由此誕生。王朝聞評論這件作品特別有節奏感,鏗鏘有力,波瀾起伏,如同交響樂一樣充滿韻律,鑒真在天之靈看到這幅作品也一定能回想起自己東渡日本時聽到的濤聲。
記者:這次中國畫的展覽在日本展出,之後會不會有日本的相關展覽來中國展出?
陶勤:在回國之前,我們到訪了大阪的國際美術館,美術館的館長也是日本很有名的評論家,同時也是美術著作權方面的專家。他今天主動提到説國立的美術館加強國際間的交流也是他們的工作之一,他們美術館之前以歐美為中心,以後也要加強跟亞洲尤其是中國的聯繫,所以以後如果有可能會跟日本進行更好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