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齊諧山誌”:王天璇個展于798亮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6-20 10:03:19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2012年6月16日下午4點,王天璇個展“齊諧山誌”在798藝術區季節畫廊開幕,展覽展出了藝術家近期的“齊諧山誌”系列作品,包括油畫、丙烯、紙本等作品。

《金剛杵》

他的油畫遠看似一幅幅中國傳統山水畫,近看卻發現如一些昏暗色的肉或者菌不斷的堆積和糾纏。畫家對過去採取了一種自覺的態度,對於前人的畫風種種進行審慎的選擇”,高居翰把這樣的繪畫定義為“藝術史性繪畫”。

《山》

在王天璇的繪畫中,尤其是近期的《齊諧山誌》系列裏,這種藝術史性繪畫的特徵更為明顯。王天璇對中國傳統山水畫中巨嶂山水的一些形式元素的使用,和通過神怪形象的敘事,以及他獨特的塑造形體空間的風格技法,使他的繪畫呈現了的清晰的東西兩種脈絡……

《色相系列之石靈》

王天璇的“山誌”繼承了傳統誌怪的譜係,在表現怪異的形象之外,他的繪畫還處處顯出肉和身體的隱喻。人的身體或説肉體,從來不是山水畫的表現題材,因為起源於北宋的山水畫其背後的直接推動力是強調理則的宋代新儒學。但是在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裏,自然本身就是一個身體,就像王天璇自己所説的,他的山本身就是一個生命體。儘管佛教如同基督教一樣也抑惡揚善,但它並不同儒家那樣回避身體的存在。佛教的修行強調直面人性,通過身體的修行來提升精神的境界。身體即代表著慾望,傳統中國文化中身體的缺失和被壓制,即是對慾望和人性的壓抑。而與人性對立的則是道德。王天璇繪畫中怪異的肉山圖像和張揚奇形異體的神怪圖像都指向了身體這一意象。而他那蠻荒怪誕的山水畫,按照王天璇自己的形容,是在表現一個文明毀滅之後的末世景象,和關於道德體系脫序之後人性的不同側面共生共存的隱喻。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