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彼得·安德思:發現“有意思”的中德文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11 13:24:09 | 文章來源: 國際先驅導報

Q:如今,中德文化交流中的主要障礙來自哪?

A:如果講到障礙,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什麼。在不同地方的經驗不會造成阻礙,而是會成為合作的靈感源泉。比如在藝術領域,各地的藝術家完全不同,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解讀世界。對我而言,先去了解,然後再與藝術家合作開展項目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歌德學院的使命是創造可能性。我們自己並不是藝術家,不會去創作作品。我們更多是聯繫各個夥伴,去發掘藝術和藝術家,之後為其提供一個平臺,在此之上,從他們的作品中了解對於世界的想法和願望。

Q:全球化的背景會為你在中國的工作帶來什麼創新?

A: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因為文化同樣也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但我們與自己的傳統仍緊密相聯。在此之上産生一種對立,如果這種對立通過多種角度得以反映,會更有意思。全球化帶來的並不是美國或者説西方文化遍佈全球,而恰恰相反,各個地區、各個民族自己的文化得到了發展,並被接受。比如非洲、中國、南美的文化等。

有意思的是我們如何處理和理解什麼是德國的傳統文化,什麼是中國文化,什麼是巴西文化等等。我們的工作不只是純粹介紹德國文化。不只是德國文化或德國傳統文化,而是要介紹非典型的,也就是要介紹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因為文化是個體的。

Q:如何理解“有意思”?

A:“有意思”是一種對話的過程,即與合作夥伴共同探討什麼是“有意思”的。去深入理解藝術家的文化背景,去理解為什麼這位藝術家有意思,為什麼這件作品有意思。我認為你提出的是一個非常棒的問題,這正是文化交流的根源所在。正是在這個基礎上雙方合作開展有意思的項目。

Q:中德存在文化差異,如果中德雙方對於“有意思”理解不同怎麼辦?

A:舉個例子,中國的藝術家或策展人找到我説想做一個系列電影放映和討論會,初一看,電影的主題可能對我們而言並不是那麼有意思,但這之後,我們會仔細研究這個電影具體討論的問題,並去思考為什麼這個主題在當前如此重要。如果確實很重要,我們就要將它翻譯成德國的語境,然後會思考,如果這個問題對於你們重要,那對德國意味著什麼,在德國有沒有相應的藝術家也在就這一主題進行創作或研究。在表面看上去簡簡單單的“合作”背後,其實是有很多步驟和問題的。

文化只有商業和非商業之分

Q:歌德學院在北京的不少活動挺小眾和“陽春白雪”(例如探討國際上最前沿文化理論的《“超有機”:首屆中央美術學院泛主題展》等),而傳統上歌德學院一直是“無論是精英文化還是大眾文化的介紹都同樣重要”,不知道你如何看?

A:我不想將文化分為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對我而言,只存在商業文化和非商業文化。基本上,歌德學院工作的重點是保護非商業文化存活的環境和空間,這些活動不是以商業價值來衡量的。但這不意味著非商業活動就不能成功。比如,在皮娜·鮑什的創作初期,那時她還不那麼有名,歌德學院就在世界範圍內展示她的作品,而到後來,她成為了世界巨星。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歌德學院致力於推廣新的但並不一定已在市場上取得成功的藝術,看重的是它的品質和長期的成功。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