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重扉輕啟”隆重開幕巴黎掀起故宮熱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28 14:00:34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開幕展參觀嘉賓

2011年9月26日,“重扉輕啟——明清宮廷生活文物展覽”經過近一年的籌備正式開幕。該展覽是胡錦濤主席2010年11月訪法出席兩國有關合作文件簽字儀式時簽署的唯一一個涉及文化領域的中法合作項目。同時,該展覽是第一次在盧浮宮這一西方最主流的古典文明的核心地帶高水準、大規模展示中華文明遺産,打破中國文物在巴黎展出時只能在吉美博物館等東方文化博物館展出的慣例。

雖然盧浮宮嚴格限制開幕展參觀嘉賓邀請人數,甚至降低宣傳力度以防開幕展人數過多,開幕當場仍然有數百嘉賓排起長龍爭相目睹故宮明清宮廷生活文物與法國同一時期宮廷文化的對比碰撞。此次展覽由中法兩方分別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呂成龍與來自法國吉美博物館的Jean-Paul Desroches以及來自盧浮宮的Isabelle Leroy-Jay Lemaistre合作完成,不僅展示中國明清兩朝皇室生活文物,而且將同時期法國皇室的相關展品進行對比展示。

開幕展中除法國文化部長、中國駐法國大使孔泉、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亞民、中國駐法文化參贊呂軍之外,故宮基金會理事代表泰康人壽董事長兼CEO陳東升、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劉長樂、雅昌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萬捷等作為此次展覽的中國企業界後援團由盧浮宮博物館館長親自接待並陪同參觀講解此次展覽。

“重扉輕啟——明清宮廷生活文物展覽”通過以物證史的方式向觀眾講述紫禁城的故事。展覽定名為“重扉輕啟”,意為將昔日禁衛森嚴的皇宮中的一道道厚重門扉徐徐打開,讓觀眾徜徉其中,領略明清皇宮的神秘威嚴與奢華生活。

展覽分為四個部分,即政務篇、藝術篇、晏居篇和建築篇。展出來自故宮文物130件(組),共計154件,其中一級文物22件,包括成化款鬥彩海馬罐、成化款鬥彩高士杯兩件國家一級甲等文物。

在政務篇中通過一組以屏風寶座、鹵簿儀仗為中心的皇帝坐朝場景,配合皇帝朝服像、朝袍服飾、武備文物、皇帝大閱盔甲和八旗盔甲、印璽等禮制文物,以及反映清代宮廷盛大典禮場面的宮廷畫卷,展示宮廷政務、禮儀制度,恢弘再現往昔以宮廷為中心的國家政務活動。內容包括:寶座儀仗、帝後畫像及朝服、武備、紀實性繪畫、謚冊、印璽等。

在藝術篇中體現中國古代有些皇帝和皇后在從政的閒暇之餘常常附庸風雅,不但精於鑒賞古董,而且還舞文弄墨,進行藝術創作。其身邊還籠絡一批身懷絕技的書畫家,專門為其個人和宮廷服務。該部分主要展示明清兩代的幾位帝後和宮廷畫家的書畫作品,特別是將乾隆時期宮廷畫家姚文瀚《弘歷鑒古圖像軸》上所繪古董與實物對照展出,以加深觀眾印象。書畫之外,選取了一部分能夠反映明清工藝水準的代表作品,如瓷器、漆器、玉器、琺瑯器等,向觀眾展示明清時期工藝美術所取得的成就。

在晏居篇中選取一批富麗而又典雅的文物,如皇帝便裝像、行樂圖、遊戲圖、各類便服、文房用具、飲食器具等,使觀眾了解非正式場合下皇帝的內心情趣和宮廷生活情景。

在建築篇中選用按1:350比例製作的紫禁城全景沙盤模型,使觀眾特別是沒來過故宮的觀眾領略明清皇宮整體建築之恢弘氣派,同時配以部分紫禁城內出土、遺留和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皇家建築構件以及數個巨幅紫禁城內部單體建築(如太和殿、金水橋、坤寧宮、雨花閣、角樓等)外景照片,向觀眾介紹明清紫禁城與元大都的淵源關係和皇家建築藝術之雄偉與華麗。

作為昔日皇(王)宮,而後又都轉變為博物館,並在經歷了多個世紀的輝煌與興衰後對公眾開放,這是紫禁城與盧浮宮的共同命運,而正是這一特點,讓故宮博物院與盧浮宮博物館走得更近,也成為此次展覽在巴黎受到觀眾歡迎的重要原因。

背景介紹

故宮博物院與盧浮宮博物館均為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館,在各自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有諸相似之處。例如兩者均建立在古代皇(王)宮基礎上,均坐落在各自國家的首都,均歷史悠久而且成為各自國家歷史的象徵,均每年接待1千萬左右的參觀者。

故宮為明、清紫禁城,擁有金碧輝煌的古建築群,已有近600年曆史,擁有180多萬件文物藏品,1987年12月,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中國首批《世界遺産》名錄。盧浮宮始建於12世紀末,原本是中世紀的要塞,後來成為法國國王的宮邸,並在歷史上一直是時事的焦點。盧浮宮的收藏品,自查理五世後、特別是弗郎索瓦一世時代,逐漸形成規模。現擁有30余萬件藏品,在6萬多平方米的展廳裏,陳列著從古至今的35000余件藝術珍品。

在此基礎上,故宮與盧浮宮作為中、法各自文明的象徵,均以開放務實的姿態在展覽、教育、科技創新等方面充滿活力。雙方于2005年10月簽署了合作協議,建立起全面、長期的合作關係。2008年4月在故宮午門展廳成功舉辦了“盧浮宮·拿破侖一世” 展,根據對等原則,2011年下半年將在盧浮宮博物館舉辦一個講述紫禁城故事的展覽。

故宮博物院每年都要在國外舉辦文物展覽,但此次在盧浮宮舉辦文物展覽意義非同一般,因為這將是中華文明瑰寶首次在盧浮宮展出,必將成為自2004年在法國舉辦的“中國文化年”後,中、法兩國之間在外交與文化交流方面的又一次重要舉措。作為昔日皇(王)宮,而後又都轉變為博物館,並在經歷了多個世紀的輝煌與興衰後對公眾開放,這是紫禁城與盧浮宮的共同命運,而正是這一特點,讓故宮博物院與盧浮宮博物館走得更近。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