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真:蔡斯民鏡頭下的14位中國現代美術大師

時間:2011-08-03 14:55:07 | 來源:中國藝術報

資訊>展評>

劉海粟

8月4日至12日,“留真——中國畫名家像傳·蔡斯民攝影展”將在浙江美術館舉辦。上世紀90年代,蔡斯民拍攝朱屺瞻、劉海粟、黃君璧、趙少昂、陳文希、王己千、李可染、葉淺予、吳作人、陸儼少、謝稚柳、黎雄才、唐雲、關山月14位中國畫大師生活,並用自己的特殊視角,記錄下當時14位中國當代國畫大家的風姿,為中國美術史留下重要的影像紀錄,成為一批珍貴的歷史圖像文獻。

蔡斯民,1932年生於新加坡,祖籍福建廈門。新加坡著名攝影藝術家,藝術策展人,新加坡國家文化獎章得主,1955年曾獲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碩士及國際影藝聯盟最高榮譽頭銜。他所經營的斯民藝苑,是最早積極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先驅。

蔡斯民力求在他的鏡頭中記錄下悠久的傳統和大師獨特個性的結合點。在正式拍照前,蔡斯民總是先通過眾多收藏家及本身的藏畫去認識拍攝的對象,不但深入研究其作品,還閱讀有關的資料。他相信“圖畫是畫家內心世界的寫照”,因此深入分析與研究圖畫,以便更了解畫家的真性情。為進一步認識大師,蔡斯民也同大師的朋友及學生交談,向他們多方打聽大師的性格與興趣,或特別癖好。他從關山月的一名學生口中得知,關老喜歡一手拿著書看,一手磨墨石。他知道唐雲愛吃螃蟹,就特意安排肥蟹、啤酒,拍下了唐雲大快朵頤的生動畫面。蔡斯民的特點是處事細膩,力求完美,即使是吳作人畫中的金魚種類、魚缸形狀、海草與石塊等細節,他也全都清楚。拍攝陸儼少時,把他和7顆卵石一同入鏡,原因是這7顆卵石伴隨陸儼少度過了那段顛沛流離的烽火歲月。李可染的太太在他的要求下,翻箱倒篋找出一把胡琴,才終於完成了拍攝李可染拉胡琴的照片,再現了李可染早年想當音樂家的心願。蔡斯民為營造最切合人物身份的完美情境,總是鉚足全力,費盡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構思佈局,以細微事物突顯人物特質。

蔡斯民拍攝的這14位出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書畫家,是傳統文化系統滋潤著的一代人。用蔡斯民的話説,“要設法留住這一代國畫大師的藝術、才情、學養和他們超凡的真性情。”

關山月

【背後的故事】

蔡斯民與劉海粟先生的友誼是在新加坡建立的。當年劉老訪問新加坡,蔡斯民親自佈置現場,拍攝了劉老畫人體模特的照片。劉老93歲高齡,十上黃山寫生。蔡斯民聞訊趕赴黃山,攀登在崎嶇的山路上,在新聞記者的層層包圍中搶拍了一些珍貴的鏡頭。

1987年冬天,蔡斯民得知關山月、黎雄才兩位嶺南大師作畫于北京民族飯店,立刻從新加坡飛來北京。帶來《留真》的初次樣本,請兩位先生指教。兩位嶺南大師見後大為讚賞。關先生次日清晨已買好機票離京赴穗。雖時間緊迫,蔡斯民拍下的這張作品卻非常傳神。

朱屺瞻先生在這些國畫大師中年事最高,他準備在百歲時展出四幅巨構——梅蘭竹菊。每幅都在十米以上。朱先生性格內向,極其謙遜,酷愛菖蒲。於是蔡斯民租用了汽車運載一盆盆菖蒲到朱先生所住賓館,並拍下了照片。

在拍攝葉淺予時,蔡斯民特別通過戴愛蓮,請了4位東方歌舞團的演員,全作飛天裝扮,到府去見他,他又驚又喜,現場畫舞蹈素描,讓蔡斯民捕捉了他真情流露的許多好鏡頭。後來有一次到北京,他住的四合院要被拆,他灰心得宣佈要封筆,蔡斯民透過筆架拍他灰心時的神情,那種眼神,令人難忘。

朱屺瞻



葉淺予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