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伊比利亞設幾元錢票價 稱觀眾缺少對藝術的尊重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7-19 11:27:08 | 文章來源: 風尚志

知名藝術推手、收藏家夏季風專訪

人物介紹: 夏季風:西班牙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理事長,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執行董事、總監。詩人、作家,出版詩集《學習寫作》、《感傷言辭》,出版小説集《罪少年》。2000年開始涉足當代藝術評論,並以他所經歷和熟知的文學思潮來觀照當代藝術的流變,介入並致力於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成立伊比利亞藝術中心就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

它構建的是一個以當代藝術展示、研究、教育和收藏等為主要功能的複合型學術機構。但在其他方面比如國際交流,以及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推動方面,我們還是得到了很大回報。經營這麼一個非營利的藝術中心,不管怎樣的回報,都需要時間的積澱、見證與回饋。

熱情和專業之間有時候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距離。

要打造國內本土的世界級畫廊,我想的確是好多人的願望,熱情高漲也是需要的。但事實上要做到世界級的專業,畫廊本身和藝術家都有太長的共同的路要走。目前來看,國內的整個藝術市場普遍缺乏西方畫廊那種有序經營,也不太尊重和遵循市場經濟規律。

多數藝術家同樣缺乏應有的自律,逐利性遠遠大於學術性。

如果整個藝術市場的生態沒有得到徹底的改變和調整,很難讓人相信僅憑幾個人的熱情會打造出令人欽佩的世界級畫廊。在我看來,一個世界級畫廊之所以成立,除了熱情和專業外,更需一份對藝術發展有著擔當的勇氣和責任。

藝術品畢竟不是必需品。

當絕大多數人在為生存感到壓力時,藝術消費顯然不是一個明智之舉。經濟危機就像一場大雪,可以凈化很多東西。經濟危機對畫廊業以及藝術家來説,無疑是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能在這次危機中生存下來的畫廊和藝術家,都會學到很多寶貴經驗,只不過代價之大超乎常人想像。

我們對藝術的態度太過保守。

在對待中國當代藝術的問題上,我們依舊是警惕的。從一個時代的大格局上去看,中、西方的意識形態從根本上就是一種相互違背、相互抗衡的狀態。當藝術作品與意識形態相抵觸的時候,我們只有堅定自身對夢想的堅持。

在西方人眼裏,中國人做藝術純粹是為了賺錢。

就像美國人當年對猶太人的看法是一樣的。因為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信仰,交流十分困難。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積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們將會認識到更多問題。讓我們的藝術家及藝術作品受到西方的尊重。

不要一味的“被選擇”。

我們的機構在西方産業比較大,馬德里有一支青年隊,是我們機構贊助的,包括文化交流這部分,通過這樣的交流,使他們對整個華人的看法改變了,我感覺這個是很重要的。

我們的很多觀眾,連對作品最基本的尊重都沒有。

國外的美術館大多是不收費的,這對於藝術的普及是一件特別好的事,但在中國實在難以照搬。中國的觀眾普遍缺少對藝術的尊敬,用手直接觸摸藝術品,甚至乾脆到館裏吹空調吃盒飯,為了真正喜愛藝術的參觀者,我們不得已只好設幾塊錢的票價。

當代藝術的公共教育迫在眉睫。

這些反過來恰恰説明中國有關當代藝術的公共教育是非常急迫的一個問題。藝術,我想有時候更多地要先從理念上讓大眾意識到這個形式,然後去改變他們對美術館、藝術家及作品産生的一種距離和敬畏感。

人人都可能是藝術家。

我最欣賞的藝術家約瑟夫· 博伊斯①説過,藝術要生存下去,也只有向上和神和天使,向下和動物和土地連結為一體時,才可能有出路。女孩子出門前要搭配服裝和顏色,這就是藝術最生活化的一面。

①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德國著名藝術家,以雕塑為其主要創作形式。被認為是的20世紀七八十年代歐洲前衛藝術最有影響的領導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