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江華僑城公共藝術計劃自2007年在上海啟動以來已連續舉辦了四年,2007年隋建國的《點穴》展和《偏離17°5》公共空間計劃、2008年汪建偉的《徵兆》劇場作品展、2009年女藝術家林天苗的《對視》場景雕塑作品展和2010年谷文達的《中園》大型景觀裝置作品展都在國內外引起了極大反響,“上海浦江華僑城公共藝術計劃” 被傳媒稱為“中國最大的公共藝術計劃” ,它以其持續性和規模化而日益成為上海乃至中國的一個公共文化標識。
2011年經由荷蘭王國政府駐華使館文化處與中國華僑城集團的友好協商,2011年“上海浦江華僑城公共藝術計劃”將由兩國藝術家合作參與完成,這不僅使這個植根于中國上海的公共藝術計劃首次成為一個國際合作的藝術項目,也將極大地推動中國和荷蘭這樣兩個傳統友好的國家的藝術交流。這一特殊的形式的視覺對話也賦予了這個公共藝術合作項目特殊的文化意涵。
經雙方協商推薦,參加2011年“上海浦江華僑城公共藝術計劃”荷蘭藝術家是著名觀念藝術家愛德文•斯瓦克曼(Edwin Zwakman)先生,中國藝術家是著名雕塑家劉建華先生和隋建國先生,愛德文•斯瓦克曼先生為計劃提供的作品方案是《精確的虛構》(Fake but Accurate),劉建華先生為計劃提供的方案是《遺棄》,隋建國先生將繼續完成他的《偏離17°5》計劃。
愛德文•斯瓦克曼先生是荷蘭一位極富挑戰精神和創造性的實驗藝術家,他的作品主要探討在不同實驗環境下現實世界與倣真世界的視覺表現關係。“他的計劃用一系列照片、DVD紀錄片、版畫、雕塑和電腦模擬來補充,利用媒體形象的暗示力量,營造出引人注目的虛構現實場景。因為知道影像無所不在不斷地重塑著虛構現實,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感知,他分析了畫面資訊的基礎結構,將它們的修辭手法用於他自己的目的”。 愛德文•斯瓦克曼使用包括倣真照片、現場裝置和場景等多重復合性手法,在世界各地展示過他對想像世界和真實世界、歷史意象和當代問題的嚴肅思考,他將這種思考置於一種富有詩意的美學語境中進行表達,這無疑增強其魅力。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對荷蘭繪畫傳統的致意,也有對當今各種視覺藝術觀念的借鑒與評價。他為上海浦江華僑城公共藝術計劃是他龐大的視覺影像計劃的延續,不過在上海這座東方式現代化城市語境中這些虛擬的真實影像被賦予了更為異樣和厚重的意義,就像他在去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期間在現場實施的公共藝術作品《抱樹》所表達的意象一樣,這一方案包含了對現代化這一人類正在經歷的歷史過程的複雜情感和深刻反思。
劉建華是中國著名的雕塑和裝置藝術家,他的作品多以陶瓷這種古老的手工技藝為媒介,但他卻賦予它更多表達當代問題和智慧的空間,作品內斂厚重卻有極大的視覺張力。他曾以陶瓷製作的殘片模擬美國哥倫比亞太空船在重返地球大氣層時發生空難慘景;也曾以大量塑膠、電子廢品、家庭垃圾、工業垃圾和打碎的陶瓷物品諷喻西方發達國家與第三世界國家在現代工業生産鏈中的畸形關係,除了對這些直接的社會、文化問題發言外,劉建華的藝術還力圖以新的觀念展現陶瓷這種手工工藝的內在魅力和它與當代真實生活的意象關係,評論家認為:“劉建華將作品與象徵意義剝離開來,與任何有指向性的意義無關,使作品處於非常‘當代’或‘歷史’的狀態裏”。他為這次公共藝術計劃提供的方案《遺棄》,以倣真形式模擬了兩座“考古-考今”發掘現場:水下陶瓷發掘現場和古代陶瓷藏坑,古代陶瓷殘片和現代陶瓷殘片的混合為現場帶來了某種迷幻般的儀式意象,使我們無法在歷史與現在、幻象與真相之間作為經驗意義上區隔。在上海浦江華僑城公共藝術計劃現場中意廣場,愛德文•斯瓦克曼還將以他的標誌性作品:被改造的推土機與劉建華的古-今發掘現場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對話關係。
2011年“上海浦江華僑城公共藝術計劃”的主題確定為“無所遁形”,這一主題既是對兩位藝術家作品方案內在理路的提煉,也表明上海浦江華僑城公共藝術計劃對全球化的後工業時代的思考。海德格爾寓言性地將我們所處的時代稱為“世界的圖像化”時代,它是指世界被理解為圖像和我們被圖像掌控的悖論事實,他認為這體現了我們所處的科技化和現代化世界的本質。鮑德里亞進一步將這種現實概括為“擬像”,即真實世界與符號化的擬像之間二元關係的消失,我們幾乎只能在一種混合性的幻象中才能呈現世界和表達自己。“無所遁形”既是指在網際網路組織的電子世界中我們無法超越的視覺困境,也指我們對這一視覺困境賴以形成的政治機制、權力話語和操控網路的關照與反思。
“上海浦江華僑城公共藝術計劃”是由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OCAT)和上海浦江華僑城共同主辦開放的公共藝術計劃,計劃總策劃人為黃專。2011年“上海浦江華僑城公共藝術計劃”由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OCAT)、荷蘭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和上海浦江華僑城聯合主辦。荷蘭駐華使館、荷蘭駐上海領事館、荷蘭蒙德里安基金會、 荷蘭視覺藝術\設計和建築基金會給予計劃極大支援。
上海浦江華僑城是由義大利著名規劃設計師規劃設計的具有先進城市規劃和建築理念的新興城區,也是上海浦東開發中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項目。“上海浦江華僑城公共藝術計劃”就是為這一城市項目設計的一項長期公共藝術計劃,它的基本理念是結合城市的文化定位、空間佈局和人文環境,與這座新興城市同步創造具有中國最高水準的公共藝術景觀。計劃主軸由兩部分組成:每年主辦一位或多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外藝術家的大型展覽,通過展覽每年收藏一至兩件具有代表性的空間雕塑和其他媒體作品,並有機、永久安放在城區公共環境中,經過若干年積累形成與城市規劃和建築息息相關的人文歷史,同時這種文化積累也將使新浦江城成為集中展示中外當代藝術經典作品的無墻的博物館。這項將公共藝術與城市規劃融為一體的計劃也是中國城市建築史上的創舉。計劃暫定為十年。
主辦: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 OCT 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
荷蘭國際文化交流中心(SICA)
上海浦江華僑城
策劃:黃專
支援:深圳華僑城股份公司、荷蘭王國駐中國使館、荷蘭蒙德里安基金會、 荷蘭視覺藝術\設計和建築基金會
時間:2011年9月3日—12月30日
開幕:2011年9月3日
地點: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