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2010年浦江華僑城十年公共藝術計劃之谷文達-中園(CHINA PARK)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07 09:12:4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專稿

鳥瞰

2010年上海浦江華僑城十年公共藝術計劃之

谷文達-中園(CHINA PARK):一種獨特的中國生態烏托邦

主辦: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

上海浦江華僑城

策展人:黃專

時間:2010年5月15日 ——11月15日

地點:上海浦江華僑城中意文化廣場

2007年在上海啟動的浦江華僑城十年公共藝術計劃迄今已舉辦三屆,歷時四年,隋建國、汪建偉、林天苗的個人公共藝術展都在國內外引起了極大反響,專業和社會傳媒進行了持續的、多方位的報道,傳媒稱其為“中國最大的公共藝術“、“中國當代藝術史上最具野心的藝術項目“,“上海浦江華僑城十年公共藝術計劃”已日益成為上海乃至中國公共文化的一種品牌。

2010年正值上海世博會舉行,它為這項公共藝術計劃提供了一個更具象徵寓意的背景,為回應“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我們選擇藝術家谷文達的《中園》(英文名稱:CHINA PARK)作為2010年的上海浦江華僑城十年公共藝術計劃的個展項目,我們將它視為中國當代藝術獻給這個危機重重但又充滿生機世界的一份獨特的生態烏托邦禮物。

谷文達是中國當代最重要的國際藝術家之一,現居住和工作于中國上海和美國紐約,職業藝術家。曾任明尼蘇達大學美術系副教授並由明尼蘇達州州長授予榮譽州民,紐約庫柏聯盟客座教授,紐約 P.S.1美術館國際藝術家評審,芝加哥藝術學院藝術獎學金評委,澳門為申報聯合國文化遺産藝術節評委等。2009年被《南方人物週刊》評為“中國魅力50人”。

《中園》是藝術家專門為浦江華僑城設計的公共藝術方案,其觀念著眼於“園林”這一中國傳統中最著名的公共藝術形式的歷史和未來,正像谷文達對這一方案的自我表述那樣:“我們今日的園林修造花樣繁多,琳瑯滿目,從純粹西式古典或現代園林的引進到傳統蘇州園林的倣造都已經失去了藝術的獨創,到處充斥著複製與雷同。綠色書法園林藝術將是一個原創,她融會貫通了古今中外的東西方園林藝術的經典,同時植根于歷史與文化的遺産”。《中園》是“綠色書法計劃”的一部分,這個計劃是藝術家將其長期從事的中國漢字書法觀念和形式改造項目和東方園林這種公共藝術形式結合的一項大膽實驗。它的目標是創造一種植根于中國本土的未來城市的理想的生態美學和一種新型的綠色生活模式。

這一方案的展示方式依浦江華僑城中意文化廣場的地形由三個有機方面組成:

1、三塊草坪上安置了四季綠色書法(園林設計)模型及環境模擬;

綠色書法園林是以自然界的常青樹、河道、池塘和湖泊等為媒材,以中國漢字書法結體的神韻結合來創造氣象萬千的當代東方園林格局。《中園》以《谷氏簡詞》的行書結構成的書法園林“春風”“夏日”“秋雨”“冬雪”中心,稱為“陽園”。圍繞中心的是以《谷氏簡詞》篆書結體的河流水道,以建築物和人工河道具體呈現,並空靈仰天;其稱之為“陰園”。此“陽園”與“陰園”的內涵取之於中國的陰陽五行的學説。“陽園”與“陰園”的形式又如同我們篆刻中的陰刻與陽刻。分別呈現出不同的陰刻與陽刻正負形圖底關係。在大的書法園林形式格局下,園林中將以小橋、流水、欄杆等景觀元素,營造出閒庭信步,悠然自在的審美意趣。分佈其間的大小景觀也由書法園林構成,如《景園》是以 “山高”、“雲行”、“風清”、“月白” 等漢字書法為造園元素;《四季園》選擇“春風”、“夏日”、“秋雨”、“冬雪” 形成園林的佈局,而《華園》則以 “中國園林藝術”為章法。綠色書法園林以漢字書法觀念和形式,以常青大樹為媒介的園林佈局結構,來創造當代東方園林。漢字的“造園”使作為環境藝術的這一生態烏托邦達到了中國表意藝術的最高境界。

2、在廣場的室內展示方案整體的模擬沙盤裝置,水墨和動漫結合觀念作品及大型三維動漫虛擬。

大型水墨動畫作品以動漫方式 視覺化地介紹《中園》這一“綠色書法公園計劃”,它以史詩般的恢宏氣勢和簡約靜穆的東方意境動態地展示這一生態烏托邦的設計遠景和獨特美學。《中園》以綠色森林書法、河道書法、篆體書法為主軸結構建立起27個建築島嶼,其中《書影湖》《陰陽園》為中心島,功德門的草地書法是這一主軸的延伸,《中園》的“龜背”形地界邊緣處是一環形大道被稱為“龜形大道”。 “龜背大道”裏外同是一片森林,它們自然銜接,富有生機,《中園》書法結構之外的所有的區域都是自然濕地,未開發的疏密自然的樹林與書法草地形成鮮明的對比。

3、在廣場中心還將同時展示谷文達為上海新浦江城創作的公共作品碑林系列:《谷氏簡詞碑之九-華僑城園中園》。

《碑林-唐詩後著》是谷文達最重要代表的作品之一,它以中國傳統碑石形式和《谷式楷典》書法結體傳達中西文化交流的問題和前景。 這次為上海新浦江城創作的碑石是這一史詩性作品的第一次延伸,它無疑極大提升了《中園》這一公共景觀藝術的歷史感。這件將作為“上海浦江華僑城十年公共藝術計劃”的一部分永久收藏于上海浦江華僑城的公共地域內。

中國當代藝術正以它獨特的價值立場和美學方式成為全球當代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以中國方式關注人類當下的普遍問題和困境是中國藝術家的義務和職責,《中園》這一生態烏托邦工程就是這種歷史使命的具體實踐。

《四季園》

《四季園》平面圖

陰園近景效果圖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