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陳平先生的新編雜劇《畫夢詩魂》于“非遺”崑曲演出周圓滿結束。此次“非遺”崑曲演出周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辦,于二零一一年六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在恭王府大戲樓演出。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不僅擁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産,也創造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崑曲,是中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十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的世界首批19種“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中,中國崑曲榮登榜首。
我國現存獨一無二的恭王府大戲樓是一座全封閉式且現今還投入使用的大戲樓,也是北京最早演出崑曲的場所之一。
《畫夢詩魂》劇照
恭王府自2008年全面開放以來,在修繕保護王府建築群的同時,著眼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展示和發掘,努力營建具有恭王府品牌特色的公眾文化空間。每年在恭王府大戲樓都定期舉辦“非遺”崑曲演出周等文化活動。
在今年的“非遺”演出周裏,共演出三部戲:北方崑曲劇院的學術版崑曲《憐香伴》、山東柳子劇團的南宋戲文《張協狀元》和新編雜劇《畫夢詩魂》。
《畫夢詩魂》是當代畫人陳平十五年前創作的新編雜劇,首演于一九九五年陳平先生首次舉辦“費洼山莊-陳平藝術展”時作為展覽的一部分演繹于勾欄之中。十五年後該劇由山東省柳子劇團復排,演繹在恭王府大戲樓中。故事因陳平畫得一幅擬“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淩路,回首煙波十四橋。”(姜白石《過垂虹》)詩意的圖畫,又入夢中與姜白石相見。重現了姜白石客范石湖家中遇楊萬里,並尊范公之囑譜得《暗香》《疏影》二詞,且由歌婢小紅演唱出來。其音深解姜白石之意,其情難隱慕才子之思。這些都被范、揚所窺,范石湖亦成人之美,便將小紅送與姜白石。這才有了乘除夕之夜,冒雪載美歸湖州的故事。這是一齣今人夢古人,古人與今人交往的時空跨越,恰如一幅立體水墨圖畫。
《畫夢詩魂》劇照
而就在前不久在上海舉辦的的“2011全國崑曲優秀中青年演員展演周”上,陳平先生的另一部新編雜劇《孤山夢》作為新編劇目參加了此次活動,受到了業內專家及老藝術家們的讚賞,同時也給予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孤山夢》是陳平先生於2010年12月2日-12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第二次“費洼山莊-陳平藝術展”時作為展覽的一部分于展覽的同時在恭王府和中央美術學院進行學術演出。
《孤山夢》是畫家陳平藉宋詩人林逋植梅為妻、養鶴為子的故事,杜撰了林逋與鄰女梅娘自幼青梅竹馬、情致亦深之意。只因梅娘不幸 早亡,故林逋發誓不娶,以梅為妻來懷念梅娘,並隱居孤山,偶與僧、道過往。是劇皆為陳平多年來訪梅、探梅、尋梅的愛梅情懷,將友一髯、懶陀編撰到雜劇中。分四折:第一折用『魚模』構愛梅之情;第二折用『皆來』構賞梅之情;第三折用『齊微』構護梅之情;第四折用『先天』構尋梅之情。是劇由著名的作曲家徐達君先生譜曲,中國戲曲學院教授于少非先生導演。以昆腔笛韻幻化出一場似夢似真,又似文人雅集唱酬的逸事,恰與其在中國美術館展《費洼山莊》圖畫融為一體。
《孤山夢》劇照
此劇播出後令觀眾賞心悅目,唱詞意境清雅,唱腔清韻婉約,形式簡約優美,猶如一幅水墨畫卷。得到畫界及戲曲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此後,該劇又先後在杭州永福寺和蘇州梅花節上演出,受到諸多學者和藝術家的頗多讚譽。在杭州演出時,著名的藝術家-中國美術學院的院長許江先生看後説:“是劇四折,可以總結為:風、花、雪、月四個字。”
陳平先生是當代僅見的能夠填詞、寫套曲、作雜劇的書畫家,這兩部戲均是作者用畫家的語言講述了中國古代兩位文人的生活逸事,其主題儒雅,文詞意境優美,其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令人欽佩。
陳平是一個個例,他正以他獨有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一位中國當代藝術家守望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國文人畫精神的豐富的個性內涵;同時,也是在啟示現代藝術家以自己的方式關注崑曲,關注中國民族戲曲藝術,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