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國家畫院國際藝術交流中心落戶天津卓達三溪塘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05 16:32:20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中國國家畫院(武清)國際藝術交流中心成立揭牌儀式 現場
 

2011年元月4日晚上7點,中國國家畫院(武清)國際藝術交流中心成立揭牌儀式在天津市武清區卓達三溪塘藝術區會所大廳隆重舉行。中華文化促進會、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天津市文化産業協會、天津畫院、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及天津市和武清區等相關領導到場祝賀。揭牌儀式由武清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李伯懷主持。

揭牌儀式上,中國國家畫院張江舟副院長就成立“國際藝術交流中心”做重要致辭。張江舟表示,中國國家畫院(武清)國際藝術交流中心是中國國家畫院在國內成立的首個“國際藝術交流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國家畫院的定位是“中國一流,世界知名”。要弘揚中國文化特色,打造美術國家形象,對內要有中國特色,對外要有國家水準。中國國家畫院是文化部直屬的公益型事業單位,是國家國畫、書法、篆刻等藝術的藝術創作和研究機構。中國國家畫院(武清)國際藝術交流中心成立後,將圍繞著對中國畫的繼承、研究、創新與發展這一宗旨,結合文化部領導對國家畫院“做大做強”的要求,在當前國家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一方面要多為國家創作高精尖的文化作品;另外一方面要通過展示中國特色,打造國家形象,熔鑄國家氣派,並致力於在世界範圍內弘揚中國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王石、中國國家畫院張江舟副院長、中共武清區委袁桐利書記和天津卓達集團融生總裁一起走上主席臺,為“中國國家畫院(武清)國際藝術交流中心”的成立進行揭牌。

袁桐利書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武清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2008年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書畫之鄉”。在書畫藝術方面,涌現出劉炳森、孫伯祥等享有盛譽的書畫名家。中國國家畫院(武清)國際藝術交流中心的成立,將進一步推動武清區書畫之鄉建設,將全方位帶動武清區文化事業的發展。

記者了解到,中國國家畫院(武清)國際藝術交流中心是卓達三溪塘藝術區引入中國國家畫院並成立的藝術交流機構。該中心專門成立了“中國國家畫院藝術發展基金會”,設立了1000萬元專項啟動資金,並設有辦公室作為中心管理機構,負責開展專題創作、展覽、論壇、收藏、培訓等各類國內外藝術交流活動。“中國國家畫院(武清)國際藝術交流中心的成立,無疑將助力天津卓達三溪塘藝術區的發展。目前天津卓達三溪塘藝術區已引進了中華文化促進會會員之家、文化産業(中國)協作體等近百家單位和劉炳森藝術館、孫其峰藝術館等藝術館。三溪塘藝術區各項配套功能已投入運營,由國內外藝術機構和藝術團體、個人舉辦的各類文化藝術活動也已陸續在此展開。”天津卓達集團總裁融生説。

在採訪中記者獲悉,卓達集團在天津市武清區精心打造的文化産業項目中華文化創意城的啟動區——卓達三溪塘藝術區,是在中華文化促進會指導下,由天津卓達藝都投資有限公司與兩岸四地58家從事文化藝術産業的企業集團通力協作打造的文化産業項目。該項目位於京津之間,距離北京、天津均為60公里,距離北京機場、天津濱海機場、天津港車程都在一小時以內,周邊緊鄰京沈、京滬高速公路,交通便捷。該項目佔地1500畝,總投資23億元。該項目一期佔地610畝,由300余棟當代簡約風格的國際級藝術家工作室,旨在打造京津首席藝術家公館區。此外,還建有近2萬平方米的配套藝術館及餐飲、會議、健身等會所。

該項目建設以來備受京津高端群體關注,尤其是受到藝術家群體的熱捧。一方面是由於該項目産業功能具有承接北京創意産業文化外溢的優勢;更重要的是該項目所在地處於與北京接壤的天津市武清區“北向戰略”重點打造的“津門首驛衛星城”核心地段,加上目前多家國內大集團公司在這裡進行戰略部署和開發建設,區域發展前景廣闊,區域升值潛力明顯。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