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台北故宮首次與大陸11家文博單位合作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24 19:16:35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網

10月7日,參觀者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欣賞《宋寧宗坐像》(右)與《宋寧宗後坐像》。

作者:楊陽 錢衛

南宋總計153年,相較于其他朝代並非時間最長,但卻被史家認為是中國文化發展中極重要的時期。南宋朝廷重振禮樂規章、振興江南文風,並融合釋道,確立朱熹經學道統;當時經濟富庶、帶動文藝創作之風;同時雅士也多喜好文物鑒藏,隨著皇室的倡導,在書畫與工藝製作等方面,無論內容、形式都創造出獨特且有高度藝術性的作品,對中國後世的藝術發展,影響深遠。這段璀璨的文化發展時期被稱為“南宋文化模式”。

“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以下簡稱“南宋特展”)力圖全方位呈現出南宋時代在文化藝術方面的創新作為與成就,是非常完整的一次展出,共有來自兩岸及日本的17家博物館的410件展品,其中台北故宮展品近300件;大陸參展文物96件(組),分別由上海、遼寧、浙江、福建四地11家博物館提供。由於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是此次南宋特展大陸文物的組織調集單位,筆者有幸親歷了自籌展至展覽開幕的全過程。

10月7日,參觀者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觀看展品。

策展前後

據了解,早在2008年,台北故宮的策展團隊就開始籌劃這一展覽。此前,該院曾先後舉辦過南宋題材的相關展覽,如“千禧年宋代文物特展”“宋代書畫冊頁名品展”“大觀——宋版圖書展”等。此次展覽更加全面、規模也更大,囊括了書畫、器物與善本圖書3方面的內容,分為“文化振興”“藝術創新”“生活美學”和“傳播與融合”4個單元。

兩年來,台北故宮的專家們走訪了浙江、福建的十幾家博物館,從中挑選了近百件當地出土文物,如浙江6家博物館出借的63件南宋文物均為浙江南宋“紀年墓”(考古發掘中有明確紀年的墓葬)歷年考古發掘中的出土文物。福州市博物館此次選送的5件藏品均為在福州宋墓出土的代表性文物,其中南宋紅剔犀葵瓣式三層套盒是南宋雕漆的代表作品,出土于距今800多年的北郊茶園山宋墓,是目前經考證、有確定紀年的出土物中年代最早的雕漆器。這些文物從展品的完整性與豐富性而言,都與台北故宮的清宮舊藏文物形成很好的互補,使展覽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現了南宋文化與藝術的風貌。

儘管台北故宮一直在多方策劃兩岸文物的合璧展出,然而,他們對於具體操作模式卻並不十分了解。此前,台北故宮僅與北京故宮有過一次聯手合作,而此次的南宋特展卻涉及了大陸11家文博單位。幾經波折,台北故宮在今年6月找到了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當時,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正在與台北歷史博物館合作舉辦“大三國特展”。了解台北故宮的意願之後,筆者一行專程拜會了周功鑫院長,並與以該院副院長馮明珠為首的策展人員進行了會談。雙方就如何進行大陸參展文物的報批、借展、調集、包裝、運輸、保險等一切細節問題進行了務實的討論,最終達成了共識: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具體負責上述全部工作。由此,南宋特展項目正式啟動。

由於南宋特展所選展品檔次較高,展覽中一級品文物比例大大超過了普通展覽標準(不高於20%),達到了41.7%,以及其他種種原因,此次展覽報批的難度和時間都大大增加。直到9月下旬距展品啟運時間只差一週的時候,有的參展文物還沒有抵達北京,甚至有一次讓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員接站時撲了個空。而對方的理由是按照當地規定,展覽批復沒有下來,文物就不能調出博物館。如此反覆,經過多方努力,這批南宋文物最終及時抵達台北故宮博物院。

1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