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邱玉林與張濟海聯袂創作精品紫砂壺即將開拍

邱玉林與張濟海聯袂創作精品紫砂壺即將開拍

時間: 2010-10-21 13:44:20 | 來源: 藝術中國
展評 >

記者就這次義拍對邱玉林與張濟海先生進行採訪

記者:請問兩位先生,你們這次公益拍賣的起因是什麼?對這次公益拍賣有哪些希望?

邱玉林:對於公益拍賣,既做了慈善又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這是一個善舉,也是黨對我們培養後我們應該回報社會的義務和責任。公益拍賣就是行善積德,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無論是慈善拍賣,還是慈善認購,都是對社會作貢獻。

張濟海:邱玉林先生是早期的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被譽為“宜興五朵金花”之一,作品極具藝術性,是眾多買家追捧的對象。儘管他的作品價格不菲,對於公益拍賣卻情有獨鍾,不愧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我們這次拍賣的作品,是一次紫砂與書法藝術的合作。我們希望買方與賣方也是一次成功的合作,共同為公益事業做出貢獻。

記者:這次公益拍賣的款項為什麼全部用於封龍山漢碑的恢復事業?

張濟海: 封龍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被譽為“北嶽之英”。歷史上曾有三大書院、四大禪林、三大石窟、兩大道觀,曾是石家莊政治、文化中心。封龍山的碑碣石刻,更是名揚四海。有東漢以來的碑、碣、題刻百餘處。尤其是漢碑,無論從書法藝術,還是內容等方面,都是中國石刻中的珍品,歷來為金石學家所注目。見諸史籍的著名漢碑有六通,即《封龍山頌碑》、《三公山碑》、《祀三公碑》、《三公山神碑》、《八都神壇碑》、《白石神君碑》。封龍山漢碑對中國書法藝術甚至中國社會變革産生過重大影響。如近代書畫藝術大師齊白石的書法即脫胎于《祀三公山碑》。而康有為為之一生的變法活動,也從封龍山漢碑中受到啟發。他對封龍山漢碑有一段發自內心的議論:“余嘗見三公碑,體近白石神君,以為三公山神君碑矣。故字體真可決時代也”。令人十分遺憾的是,目前除《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兩通還保存于封龍山“漢碑堂”外,其餘均下落不明。從八十年代初至2000年,我曾多次上山尋寶,每次都是掃興而歸。原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王學仲先生等名流曾帶領外國朋友來封龍山考察漢碑,我想,他們一定與我有共同的感覺。現在,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文化建設,恢復封龍山漢碑勢在必行。

 


張濟海與邱玉林考察黃龍山紫

記者:張濟海先生,你是從什麼時候了解封龍山的?

張濟海:對於封龍山的大名早有所聞。上個世紀70年代末,我在瀋陽軍區機關當參謀時,當地新華書店到軍營售書,有幸購得一本《中國書法大字典》,書中挺拔多姿、雄渾樸拙的的漢碑《封龍山頌》字體將我牢牢吸引。後來,從梁披雲先生所著《中國書法大辭典》得知,漢碑《封龍山頌》出自河北省封龍山上,由此封龍山便深深地印在我的記憶中,夢想有一天一定到那裏親眼看一看日夜思念的漢碑。

1982年8月,部隊首長決定讓我到軍校深造,恰好來到坐落在封龍山腳下的裝甲兵學院學習,這使我興奮不已。為考察封龍山文化、尋找著名的漢碑遺跡,入學後的第一個星期天,我便與幾個同學登上了這座名山。後來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從入學到2000年整整18年,我一直居住在封龍山腳下,先後數次登山尋寶,與封龍山結下不解之緣。

 

<  1  2  3  4  5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