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現代人類主體尊嚴精神已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精神尊嚴。隨著傳統道德體系被更深入的砸爛,在摸索中構建新型文化乃至道德體系的過程中,他們的尊嚴,一方面在古老的廢棄物中尋覓著可以修舊再生的精神支點;另一方面在燈紅酒綠的前衛池塘裏物色獨一無二的尊嚴方式和尊嚴技巧。精選的種子與高鱗甲肥的水澆沃土,我不懷疑可能出現的奇跡。而有關“立牌坊”事體在國人心目中産生著巨大的文化心理陰影,容不得既想要強又不去要臉,既要開包賣淫又要索個貞潔名號這樣的精神唐頹的下流。可以作一些滲透——藝術審美不是書畫家的紅包,而是觀賞者的自我懲罰與甘心。如果再做一點抽象,我以為藝術是在狂放中的入微,是在細膩中的噴發,是在歇斯底里中的奮進。歸根到底,藝術是人類竊取世界經驗又盤活個人才智中有益成分後再生出精道的生活現象。藝術出軌是亂世情形下的齷齪之舉,而道德的目的與藝術的根本規則,是絕力用自己的藝術改變社會風尚中某些缺憾和社會道德內部存在著的某些缺失。藝術家們是善良的人群,他們的行為不在於是否留長辮子蓄大鬍子,而在於合乎使人具備的崇高道德品質這一規範。在我看來,如果藝術是心靈的招牌,那麼,藝術就是道德的標本,就是國民氣質的體現,就是富於馳騁想像的科幻大片。因為,藝術的表現就在於情操的孕育和藝術意義的成活以及美感的蘊含,同時也是隱潛在所有形形色色的哲學體系和文藝流派的辯證發展之中。而我們記錄藝術的目的,就在於記住我們來時的回路,拓掘我們即將去向的前途,並以此來驗證人類藝術起源與藝術必須延展的良好願望和更理想的願景。
六
藝術與人品風格應當是藝術和人的德行的疊加。它不但是藝術的人品風格問題,而且也是藝術家本身的道德與人品以及風格的完善問題,是藝術家精神世界終極良善的最後歸宿。人品指人的質地,屬於原始與後天共生材料本體;而風格屬於人性外化後形成的對象印像的表像,是通過形態舉證啟動情態運作的一種呈現感官事實。換言之,原始人品與進一步創造以及風格的形成,是德行整體水準的情態暴露和形態托世,是一種人文氣質的精神狀態最直接的嚴肅闡明。藝術的本身在現階段,其主體功能是凈化人們的心靈,滿足人們的精神索要,減輕人們在生活中的種種不悅和由於不如意或遭攻擊之後的精神痛苦。換句話説,是充實人們空虛的心靈,完善生活標準,增添自信力量,甚至是挽救生命。那麼,作為人品風格,它是藝術家自身尊嚴與道德品位的表徵。如果我們把藝術界定為是人品風格的完善和提高人們的審美理想,從而達到人文整體素質提高的話,那麼,作為創造藝術的藝術家本身就必須有一種高度健康的天才人品和秀麗可人的待世風格。依據學理探究的細化原則:藝術家的自身情感實踐和精神形而上的不振必然流露見諸於自己的作品中,它可能産生的作用是最後導致人文精神的慘澹衰落和人們現實生活的嚴重惰腐。藝術家只有對生活對人生有著虔誠的情懷理念和自覺獻身的精神,從人生與生活的體驗中發現新的藝術真諦和藝術真理,才能創造出真正有意義的藝術作品。自身的心靈與人品風格也會在整個陶冶過程中得到升遷與澄明。如果藝術家的作品不是為了表現內心的真摯與人品的完善而製造出來的藝術,只是為了表達個己私欲,或者乾脆為了虛榮一把罷了,那麼,這樣的藝術作品不可能傳達出藝術家本質的人品魅力和受人垂愛的清溪風格和自己內心的正義力量與剛毅的人文精神,他傳達出來的可能意向,必然是粗俗的卑微甚至是流氓式的反動。
藝術家劣質的心靈和賊賤的情操,絕對是受人喝斥的輕篾。當藝術與自我人品有著密切聯繫的時候,卓越的藝術家們不是想像著與誰去投桃報李,而是在拼全力使人們的精神力解放,自信力躍升,生命力更旺!
小結
藝術不是一種淺薄的才情年華,而是更為深刻的心靈綻放。如果需要回歸到藝術的本源,那便是,在人類文明進程中,藝術家的聲名與他們的文化貢獻和人類文明從來相伴而沒有分離,而藝術本身也從來沒有與政治、倫理、人道、天心和人類文明脫節!
而張濟海先生,永遠是我乃至謙虛人學習和敬仰的範本!
2010年9月14日——16日
于太平洋西岸瑪嘎德書屋
作者簡介
巴•鋼普力布,男,蒙古族,號孤山居士。畢業于內蒙古師範大學。從事文學創作和進行文藝理論研究,先後在美國、日本、菲律賓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多家報、刊、電臺、電視臺發表雜談、散文、小説、報告文學、評論等不同體裁作品500余篇、首。1996年出版第一部文學專著詩集《愛到深處》,其後又陸續出版發行了《風情萬種》、《力布詩集》、《力布新古詩集》、《力布新古詞集》、《力布散文集》、《力布戲劇集》等共計25部書,七百餘萬言。文種涉及現代詩、古典詩、古典詞、歌詞、小説、散文、雜文、曲藝、戲劇、新聞、政論、文學評論、以及其他文藝評論等。有作品近40次獲國內外不同獎項。
曾為余秋雨、于丹、易中天、儀名海、范愉、馬明奎、波•寶音賀希格、王筱蕓、林紅、陳崗龍、楚魯等12位博士和導師以及阿拉騰奧勒、趙本山、傅繼英、莊美麗、馬立憲、邱學飛、羅大勇、王玉水、劉光烈、胡霽青、任潤琴、王玉平、孤河、甘珠兒、韓永賓、寧馨兒、清泉、蛾眉、慕白嚴少、陳奕君、張雷、邵其宏、李曉宏、汪峰、邢長江、葛娜仁托雅、天駿、豐沛雪、通拉格、劉北山、張濟海等當代優秀詩人、作家和其他門類藝術家寫過評論和作過書序;併為已故相聲藝術大師馬季與前些年謝世的著名蒙古長調泰斗哈扎布和前不久離開我們的蒙古族歌唱家牧蘭,中國蒙古族著名學者、詩人巴•布林貝赫等知名文化學者和著名藝術家寫過評論和其他體材的文藝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