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高士明:“巡迴排演”是面對雙年展體制的挑戰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7 16:08:34 | 文章來源: 搜狐文化


第八屆上海雙年展執行策展人高士明

上海要聚集全世界的智慧來思考問題

記者:上海世博會期間,搜狐有各個方面的文化藝術活動不斷地在上海進行報道,現在我們是上海美術館貴賓廳,也是對於上海的另一張城市名片——第八屆上海雙年展的一些策劃情況來進行訪問,今天訪問的是第八屆上海雙年展的執行策展人、中國美術學院跨媒介藝術學院的常務副院長高士明老師,你好!

高士明:你好。

記者:近期不斷的往來上海,我來的目的是藝術方面展覽的報道,相對於您來説會比較分散,我想您近期應該是不斷的往返上海,頻率應該比我可能更加頻繁一些了。像您也是對城市考察還有旅行經驗,那麼上海這個城市近一階段帶給您的印像是什麼樣?

高士明:你指的近階段這個話題就是跟世博會有關,世博會在2010年把全世界吸引到上海,這個問題就在於這個吸引它有點像是一場浪潮,把全世界吸引到上海來共同來做一個慶典,但實際上對於世博會來説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世博會它不僅僅是節日,不僅僅是慶典,從它誕生的時候開始尤其是在它再一次獲得新生,它第二次等於二戰之後重新開始的時候,世博會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它要聚集全世界的智慧來思考,實際上我們認為排演這個概念是跟世博會的整個精神內核應該是相通的。我的感覺,上海通過世博會這段時間,的確是在公民的一些議題、公共領域的拓展這些方面有了一些比較大的進展,不僅僅在於大家習慣排隊,不僅僅在於這樣一個小的細節,而是説我們的希望當然這是有一點書生氣的希望,通過世博會更給中國的觀眾一個機會去重新反思我們的城市化,反思我們的生活,這是我最近經常在上海經常想到的事情。因為這座城市本身它的分量、它的容量以及複雜性、龐大的程度已經不遜於世界上的任何一座城市,但是可能更重要的是這座城市能不能承擔中國的一個文化實驗室或者中國社會的一個實驗室,能不能承擔這樣一個責任。

面對雙年展文化的疲憊

記者:您剛剛對上海近期的情況包括上海世博會的分析當中也提出了一些問題,比如説像上海這座城市能不能成為中國當代文化的實驗室,以上海城市作為母體,也有另外一個我們持續已經做了七屆的上海雙年展今年又迎來了第八屆,第八屆的主題巡迴排演,剛剛您也提到了世博會反思的事情,作為策展人“巡迴排演”這樣一個策展思路它是怎麼樣延續的過程,結合您之前的對廣州三年展提出的“與後殖民説再見”和今年的這樣一個思路的延續是如何思考的?

高士明:巡迴排演這樣一個主題的設定的確是有它的來歷,當然在我個人的研究線索裏面它當然是這些年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就像您剛才提到的廣州三年展當時題目叫“與後殖民説再見”,其實是一個動員性的題目。這個題目對很多的中國藝術家來説當時是相當陌生的,但是我相信過去兩年之後大家現在開始有一點點應該有一點回歸了吧,因為當時從廣州三年展來説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思考是一個思考多元文化主義的線索;一個是去思考創造性的焦慮。當代藝術家在今天他所碰到的創作的困境,而“巡迴排演”第八屆上海雙年展它要解決的問題其實也是承續了我們這一系列的思考,承續了我們對當代藝術的創作機制以及現在面對創造力的不能説創造力的衰竭,這個話題實際在近期跟藝術家又有很多的討論,其實並不是創造力衰竭,而是另外一個更加複雜的原因。“巡迴排演”它其實面對的一方面它延續了上海雙年展自身關於城市問題的思考,尤其是對上海這座城市它所承接的中國當代社會的種種現象以及種種文化前沿性的思考。另一方面,它其實要面對的是目前的一種雙年展文化的疲憊。

1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