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借古開今——黃秋園藝術展》即將亮相炎黃藝術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26 13:55:3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專稿

 

近百年來,追求現代性是中國美術夢想與目標。在這一價值標準下,中國美術不斷利用西方美術資源改造民族美術,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構成美術現代化過程的主要動力。

中國美術現代性是現代化和反現代化兩種力量相互作用的産物,包含中西古今雙重關係而引發的多向模式系統。如傳統主義、融合主義、西方主義、大眾主義等。20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界曾出現過一場“民族化美術運動”。傳統繪畫領域希望在傳統領域尋找現代化的資源,抵禦全盤西化的思潮。這場運動隨著抗戰的爆發而停滯,但影響卻一直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或明或暗的存在著,是“傳統主義”這一系統的主流。

20世紀80年代,中國美術界充斥著諸如“中國畫窮途末路”的論調。黃秋園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被傳統畫界發現,重新證明傳統繪畫的生命力。黃秋園先生與20世紀中國美術“民族化美術運動”之間的關係雖未有定論,但他是20世紀80年代傳統繪畫領域“借古開今”代表。

炎黃藝術館繼20世紀中國現代美術奠基人系列,即以徐悲鴻、劉海粟、顏文樑等大師為代表的融合主義展覽之後,推出國畫大師黃秋園藝術展,旨在重啟一個曾經停滯的,在中國美術現代化進程中討論傳統美術的語境。有助於當今人們更好的思考中國美術現代化與傳統的關係,在反思中開拓美術現代性的模式與道路。這對於樹立本民族文化自覺意識,走向未來的中國美術尤為重要。

黃秋園簡介:

黃秋園(1914-1979),江西南昌人,名明琦,字秋園,號大覺子、半個僧、清風老人等。黃秋園一九三八年考入江西裕民銀行工作,民國時期曾擔任江西裕民銀行物資調撥處主任。新中國成立後則為南昌市人民銀行科員,行政十九級,直至一九七0年退休。儘管他畢生業餘從事繪畫,卻傾注一生行走在傳統繪畫道路上,長于山水、工筆和寫意兼擅,水墨、青綠並能,其界畫功力為現代僅見。他還兼工人物、花鳥,能詩善書,精古字畫鑒賞,業餘政治評論、修養全面。作為20世紀借古開今的大家,黃秋園在繼往開來中確定了無可替代的歷史地位。

1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