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對中國畫專業畢業創作的一些思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08 15:37:45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中國畫專業是我國自有西方美術學院體制以來就有的傳統專業。縱觀近一個世紀的中國畫發展,我們在感嘆由學院體制所帶來的中國畫巨大轉型的同時也不得不思考中國畫的未來發展之路以及學院在這其中應該扮演的角色。

學院的教學不同於傳統的師帶徒的強調血統傳承的傳統模式,也有別於以傳統研習為主的畫院以及民間模式。學院的教學應該更加強調學生在熟知中西方藝術史的基礎之上,在中國畫發展的上下文關係之中思考如何將本專業的創作融入到當代的文化格局之中。與其他一些藝術形式一樣平等的參與到時效問題的討論之中。然而,中國畫的創作有一套自身非常完善的知識體系和創作方法論。因此,要讓創作主體從這個封閉的體系之中走出並以一種開放、客觀、冷靜的心態面對不同的文化對自身的影響遠比想像之中難。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欠開放的心態導致參照體系的局限

閉門造車式的創作方式是畢業創作的最大問題。中國畫的發展有其自身相對完備的且相對獨立的技法系統以及理論和批評體系。這就導致藝術家自然的在中國畫自身內部的邏輯體系中思考創作的全部問題而忽略對其他藝術門類的借鑒,更不會將中國畫創作放在當代文化的大的國際化背景中思考和判斷。我們警惕文化同質化,但同時又對這種將中國畫的發展放在狹隘的民族性探討中的做法深表憂慮。(諸如“中國畫只要沿著自己的路子走下去一定會前程輝煌,光彩照人”的説法。)這種貌似具有民族自尊心的做法,其實是一種民族自卑感的表現。我們應該在平靜、平等的關照東西方文化的同時尋求本土歸屬感;應在言説“全球化”的同時不忘自己的中國身份;應在承認主流的同時反主流,這樣才能真正進入當代的文化語境。

二、主題局限使其喪失表達上的多元

為傳統形態中國畫提供養料的是中國先前的農耕文明,這一點可以在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的分科中看出。表達的題材也多有限制,有時還需按照一定的程式制定主題和技法。然而歷史進入今天,中國社會已經經歷或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巨大轉型。中國畫專業的學生也應緊跟時代的步伐創新,求變。使自己的作品切入現時,結合自身反應當代人前所未有的精神力度與生命空間,真正在當下的語境(時間概念)之中思考自身的創作。具體到畢業創作中,則要求我們充分肯定和強調每位創作主體的獨立價值。尊重他們的判斷因材施教。尊重個案也就是尊重多元的藝術表達。

三、過分強調技術至上以及形式主義的困惑

中國畫創作在題材的制定上由於山水花鳥人物的分科,就好比一個人在出發之前就已經預置了三個通道,不進入則無法到達目的地.因此大家從一開始也就很容易進入一種模式化思維環境之中,一步步按照既定模式定制主題.然而藝術的表達因該是自由和無障礙的.學院之中的中國畫教學很容易排斥自由精神而看重程式,並將藝術技藝、語言樣式、或者某種手法材料模式化,並變成一種純粹的技藝比拼。這其實也是所謂"學院派"的問題所在.或者過分地追求官能感受,玩弄中國的特色工具和某些現代主義樣式的簡單組合;在整體佈局上玩點花樣。或者無病呻吟地追求個人情感的病態表達。這些現象都反映出藝術家獨立判斷和自由精神的缺失,最終造成藝術內容的朽腐、藝術表達的荒蕪和藝術心態的扭曲。無論是西方現代藝術的衰竭,還是中畫現代水墨畫家們最後硬著頭皮的衝刺都在證明形式主義的巨大困境。“不管你去哪,你只能從你所在的地方出發,起跑線不可能在藝術中(波普爾)。”我想在現在看來,任何一個有責任感的藝術家都應這樣去做。我們談論筆墨,而筆和墨無非是工具,至於歷代積澱下來的筆墨技藝也無非是畫家任意取之的文化資源。我們談論“筆墨當隨時代”,問題的關鍵在於藝術家對“時代”的捕捉,是否真正“生活”在今天。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