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蔡國強農民發明展引爭議 "藝術"還是"演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5-05 15:30:38 | 文章來源: 新京報

前日下午,“蔡國強:農民達·芬奇”展在上海外灘美術館開幕,蔡國強帶著12位農民及其作品集體亮相。不過,對於此次展出農民的發明再度引發藝術界對於現成品藝術的爭議,“這是藝術嗎?”的質疑之聲四起。

農民發明分主題展出

上海外灘美術館是由中國最早的博物館之一———亞洲文會大樓改建的,而其周圍也有著許多老建築。不過前日開始,飛碟、飛機卻“飛”進美術館,“不知如何降下”的幾個字書寫在美術館的外墻上,這讓路人還以為科技發明將入駐此地。其實,這是當代藝術家蔡國強最新個展的現場,蔡國強與12位農民合作的發明便是其最新的藝術品。

記者在現場看到,美術館從一樓到六樓全充實著“農民達·芬奇”們的發明,一樓的“碑”、二樓的“風箏”,每一層都是一個主題。而在三樓農民吳玉祿發明製作的各種機器人佈滿了展廳,有會甩顏料的機器人波拉克,有跳墻的機器人克萊因,質樸的手工痕跡是每個機器人的共性。吳玉祿告訴記者,此次有些機器人是蔡國強委託製作的。事實上,儘管這12位農民發明家中有5位發明瞭飛機,但其中3位還是首次乘坐商用飛機,而這些“農民達·芬奇 ”在開幕式上也顯得頗為靦腆。

對於自己讓農民的發明進入美術館,蔡國強告訴記者,達·芬奇在人類歷史上起到很重要的影響,但這些農民創造者身上也能讓大家看到普通人的創造力,“這次展覽不是為了引起人們對農民的同情與關注,而是希望喚起公眾對農民的尊重與公正。”

展覽被質疑不是藝術

1999年在威尼斯重演“收租院”,一直以來從事的爆破藝術,蔡國強總是稱自己的作品“不合時宜”。此次將各種農民現成的發明放入美術館再度引發藝術界對於現成藝術品的關注。有藝術評論者認為蔡國強的這些都不算藝術,只是在演戲。與此同時,蔡國強此次是展覽策展人、收藏家,還是藝術創作者的身份也不清。

蔡國強回應稱自己這次是藝術家、收藏家、策展人,但更重要的角色是講故事的,“我是用現代藝術的形式來講這些農民的故事,藝術總是允許多種形式存在。”

- 其他觀點

藝術評論家方振寧告訴記者,認為蔡國強這次不是藝術的觀點也算正確,因為這不只是藝術,而是關係到文化及文化起源的問題。這些農民發明並不是山寨,它們是從哪來的?人類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為有成千上萬的發明,“達·芬奇也是個農民但他不是普通農民,但我們周圍的普通農民呢,為什麼沒有成為達·芬奇?這對社會是有啟示的,而這也是此次展覽的意義。”(特派記者李健亞)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