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中國地域美術史研究暨《北京美術史》學術研討會綜述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29 14:20:3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首師大美院副院長吳明娣教授從宏觀視角探討了中國地域美術通史研究呈現的整體性問題:整體建構初具規模但局部研究進展緩慢;善於廓清歷史脈絡、建構堅實的研究基礎,但缺乏對某些難點問題的深度研究;長于歷史線索梳理,理論層面的探討則相對薄弱。首師大美院美術史論系主任、副教授于洋重點探討了地域美術研究中時間、空間維度的具體內涵,以及此類研究範式所面臨的個性與共性的問題,並指出當代地域美術研究面臨的方法論誤區、地區保護主義對於研究的影響,及過度強調地域文化性格的影響等問題。首師大美院徐改教授特別指出《北京美術史》治學的嚴謹性與領導者的學術奉獻精神對於團隊的重要作用。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楊斌探討了地域美術史研究的三個層次,即史料收集和梳理,地域性與美術特徵的關係研究,通史性、全局性的地域美術史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王旭曉指出《北京美術史》及地域研究的意義:呈現文化個性、多樣性與豐富性,彌補純粹理論研究的不足。此外,中央民族大學岩畫研究中心教授張亞莎、山西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明遠、北京印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副教授王艷雲、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社科編輯楊林玉分別就地域美術史研究方法的借鑒意義、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以及《北京美術史》的研究與寫作發展了見解。

研討會第二個討論主題為:對地域美術研究的區域性與相關問題的探討。

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李豫閩教授以閩臺民間美術研究為主題,探討了二者的同一性與區域文化之間的交流關係,特別強調民間美術研究的重要價值和“藝術文化史”的觀念。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鄭工研究員以福建美術為例,指出區域文化研究的核心是文化的生態,區域研究需要思考文化區域與行政區域的關係,思考特定區域與周邊文化及整體文化結構的關係,以及福建區域文化具有的複合性與封閉性。西安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主任趙農教授指出地域美術研究必須有宏觀視野,能夠為美術史整體的研究做出貢獻,併發表了關於霍去病墓石的考察成果。浙江理工大學教授莫小也以澳門美術史“流寓”現象為例,重點探討了澳門藝術的多元性、流動性特徵,以及文化交流、傳播的歷史條件考察對區域美術研究的啟示作用。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邵學海探討了上古區域美術研究概況及基本問題,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烏力吉教授對契丹與蒙古族美術史研究現狀及問題進行了分析,太原師範學院美術系副教授郝興義論述了以往史學著述與地域美術史研究的關係,中國美術出版總社 蘇濱做了《作為地域 文化表徵的北京美術及其歷史源流》的發言。

研討會第三個討論主題為:地域美術史研究個案考察成果。首師大美院漢藏佛教美術研究所謝繼勝教授以漢藏佛教藝術中的“于闐”風格為主題,探討了這一跨地域美術現象對於研究漢、藏兩族在特定歷史時期內文化、美術的發展與交流的重要價值。人大徐悲鴻藝術學院副教授付陽華通過《杏園雅集圖》不同版本不同表現要素的變化,揭示了作品主題從文人雅集向官員雅集的轉變。北京畫院博士後呂曉通過對明末清初“金陵勝景圖”的研究,探討了風景的不同表達方式所揭示的歷史文化表徵意義。首師大美院教師莫艾從民國前期北京畫壇傳統派的社會交往關係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傳統派賴以生存的社會現實基礎。首師大美院教師翟晶探討了冒襄對於明清之際南通美術發展的影響。

 

 

此外,西安美院教授、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李青提交了論文《樓蘭考察與研究一百年》,首師大美院副教授陶宇提交了論文《淺析魯西南地區漢畫藝術中的地域特色及其程式化傾向》。

在研討會的自由討論單元中,與會學者對下述問題進行了討論:全球化語境下地域文化的價值,地域美術研究與通史研究的關係,地域美術概念與行政區劃概念間的差異,地域之間的流動性對於美術的作用(特別是“流寓”問題),地域文化自身的結構特徵,地域美術通史寫作的構架問題,以及地域美術史研究的邊界、寫作立場等問題。而由於時間關係,眾多問題未能深入展開。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本著嚴謹的學術精神就國內地域美術史研究的理論問題展開多向度的深入討論,並有諸多個案研究成果參與交流,為國內地域美術史研究以及藝術史研究提供了富有啟發價值的思考。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