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對比窗藝廊舉辦中國當代藝術群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16 16:18:1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中國當代藝術群展

開幕酒會:2010年3月14日週日, 15:00-18:00

展覽時間:2010年3月14-3月30日

展覽地點:上海對比窗藝廊  中國上海江西中路181號底樓

參展藝術家:廉學泯,李天兵,邵帆,邵岩,王天德,魏立剛,陳赟,薛滔,尹雁華,周依,張浩,張泓,張洹

對比窗藝廊很榮幸為您呈現一場中國當代藝術群展,展示多位致力於水墨、油畫、雕塑和裝置領域的跨界藝術家的作品。這些藝術家為建立面向21世紀的中國傳統改造革新,參與到中西方之間的一場對話中來。他們當中很多試圖兼顧中國的過去與當下的消費社會,並超越西方的影響。從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們渴望在適應時代變遷的同時,保護中國豐富的文化遺産。

廉學泯通過將當代藝術經驗與抽象想法的混合,在他的繪畫中用人體赤裸之元素來體現人類的生理慾望,並殘酷地撕開人類為生理慾望所做的種種掩飾。通過使用花朵,運用中國山水畫技法,他將秀麗與粗俗做比較,以傳達他反對男權主義的觀點。

邵岩、王天德、魏立剛和張浩重新演繹傳統中國水墨畫,每一位都用他們特有的方式。這些藝術家的作品體現了凝聚的筆觸中蘊涵的力量。他們象徵性的線條和記號説明瞭身體與頭腦之間的力量與關係。

李天兵曾在巴黎學習油畫, 其油畫作品的雙重性展示了中國和西方藝術對他的影響。 他的作品表達了中國從貧困第三世界國家到一個國際經濟巨頭的持續變革。 李天兵在現代化的發展前景的和傳統價值中找到了平衡點。

邵帆的雕塑作品由於其榫眼和雄榫細木工技術,並沒有使用釘子,表達出一種和諧之感。各部分簡單嵌入彼此,創造出一平衡整體。通過拆開明朝樣式傢具並與當代材料相結合,邵帆表達他眼中的當今中國哲學和文化的變化。他對過去和現在、東方和西方、以及藝術和設計之間的關係提出質疑。

陳赟、薛滔、尹雁華都是中國青年一代藝術家,陳赟的數位繪畫作品絢麗多彩,描述了基於古老神話、故事和夢境的夢幻景象。薛滔的報紙塑造品正是對年輕一代正在經歷的即時的資訊網和迅速的社會變化的一種回應。尹雁華的繪畫作品特徵在於他鮮明而生機勃勃的手指印;他使用符號來探索身份和自由。

周依是一位主要在巴黎工作的青年中國藝術家,她在創作中使用大型多媒體裝置,融入影片、數字動畫、攝影、雕塑、繪畫、製圖和音樂元素。她的作品是集想像力、文學和神話引用以及來自於東方和西方新技術于一體的一種複雜的融合。

張泓以城市生活的直接體驗,以對精緻、隔離、盛衰、力量和天真的美學追求來構建他的精神空間。他的繪畫充滿色彩和興味盎然。

因行為藝術而聞名的張洹,如今以各種媒介創作巨型藝術作品,從香灰畫和油畫到牛皮雕塑。“城市”系列作品由畫布上油畫顏料的層次結構組成,創造出一種質感。筆法令人聯想到中國水墨筆觸的意境,是對東西方文化視覺語言對立的綜合展現。他的牛皮雕塑使用了中國古代技術,佛陀的臉龐塑造在牛皮之下。在一個充滿誘惑的當今時代,張洹基本上再創了傳統。

 

關於對比窗

對比窗藝廊致力於東西方優秀的藝術和設計創作在國際藝術圈的展示。1992年由林明珠女士創立於香港,藝廊積極推廣跨藝術、建築和設計領域的創作英才。藝廊逐步形成植根于中國“文人”藝術的理念,旨在為自我修養的提升而推廣藝術以及不加以等級區分地吸納各種創造力。藝廊設計專門的展覽計劃,展示世界各地不同傳統和跨學科的藝術家作品,創作新的文化交流。對比窗藝廊2010年將會展出多位中國當代藝術的領軍人物,如張浩、周依、魏立剛、蘭正輝、李天兵、邵帆和漢斯·哈同 。對比窗藝廊主畫廊位於上海,此外在北京也設有一間畫廊。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