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1700多個專業"變臉" 填報新潮專業先看"出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16 16:12:26 | 文章來源: 新民晚報

全國高校一千七百餘個專業“變臉”讓人眼花繚亂

教育部新公佈的2009年度高等學校專業設置備案或審批結果中,共新設置或調整1733個本科專業和7個醫學類專科專業,13所高校的21個專業被撤銷。千余種新調整的專業讓高考生們看花了眼,填志願時要不要趕時髦選新專業呢?高招專家建議考生,在選擇新專業前不妨先考察其“出身”。

新興産業催生新專業

此次新設置或調整的1700多個專業中,涉及不少新興産業。比如,生物技術、網路安全與執法、能源與資源工程、城市規劃、數字媒體藝術等,這些緊搭時代脈搏的新潮專業,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些新興産業對人才的需求。

滬上部屬院校中,有3所高校5個專業有調整,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物理學專業,華東師範大學金融工程、環境工程、會計學專業和上海外國語大學商務英語專業。市屬高校的調整範圍更大,有14所高校的24個專業“變臉”。

上海海洋大學獲批新設“空間資訊與數字技術”本科專業,專門培養從事海量數據庫、海量資訊處理以及GIS系統分析、設計、開發和評價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學校表示,增設此專業旨在適應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上海理工大學智慧科學與技術、上海電機學院電機電器智慧化等專業是在少數高校試點的目錄外專業,都是為了迎接未來“智慧時代”的到來。

教育部同意撤銷的21個高校專業,包括河海大學的船舶與海洋工程等,未涉及上海高校。

考生如何選新專業?

根據教育部的通知,新設置專業自2010年開始招生。考生在填報志願時,要不要趕這個時髦呢?高招諮詢專家熊丙奇認為,專業並非一“新”就“熱”。只有社會需求大的專業,才會成為一個熱門專業;反之,新專業同樣會遇冷。

熊丙奇説,新專業有兩種“出身”,一是由傳統專業整合調整而來,只是換了一個新名稱;二是新增設的專業。對於前者,考生可在報考前,參考原有專業的辦學情況、錄取分數、就業去向等。對於全新的專業,考生也可以採用“相似性原則”,參考類似專業的辦學情況,比如,軟體工程可以借鑒電腦工程。如果相似專業是學校的特色專業,新專業也可能是特色;如果相似專業學科力量平平,新專業的辦學情況可能也類似。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