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中央美院素描60年研討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1-29 21:23:4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邵大箴教授發言

侯一民先生發言

中央美院素描60年研討會

主持人 : 徐冰 蘇新平

主辦 : 中央美術學院

承辦 : 中央美院美術館 中央美院造型學院

時間 : 2010年1月15日上午9:00-12:00 下午1:00-4:00

地點 : 中央美院美術館咖啡廳

素描與我們 專題研討會

過去與現在 現在與未來

潘公凱院長發言

楊力書記發言

    2010年1月15日上午9點,期待已久的中央美院素描60年研討會在中央美院美術館咖啡廳舉行,中央美院副院長徐冰教授,造型學院院長蘇新平教授分別主持了上下午的研討會。參與本次研討會的有展覽指導委員會委員靳尚誼、詹建俊、鐘 涵、邵大箴、潘公凱、楊力先生,策展委員會部分委員(按姓氏筆劃排序):馬剛、王中、王兵、呂勝中、陳文驥、張偉、李洋、周至禹、岳潔瓊、袁元、高天雄、殷雙喜、唐斌、朝戈、喻紅、靳軍、譚平,還特邀了侯一民、錢紹武、蘇高禮、靳之林、孫為民、戴士和、廣軍、杜健、孫景波等先生,唐勇力、王華祥、呂品晶、謝東明、劉小東、展望、李帆、唐輝等中青年教師及部分媒體嘉賓出席。

譚平副院長發言

徐冰教授發言

    在這樣一個全球藝術融合、碰撞的大的氣候變化中,在“地球村”的今天,展覽和研討會的舉辦,正如潘公凱院長和眾多藝術家所説,恰逢其時,引發我們深入的理性思考。在本次研討會中,通過各位先生們口述歷史,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央美院是如何走過了這60年,也讓我們深思中西文化的差異,素描60年發展背後的文化因果關係,中國將西方的視覺文化的營養納入本民族美術教育體系的之中,經過幾代傳承,使之成為自己傳統的一部分,並與當代藝術的發展無縫對接。與此同時中國的傳統美術教育(國畫、書法)並行發展,演繹出獨特的中國現代美術教育之路,這也是世界美術教育中的特殊現象。 本次研討會圍繞“ 素描與我們 過去與現在 現在與未來”的主題展開發言和討論。 或許我們可以從 “素描與我們 過去與現在 現在與未來”的標題中得到啟示:在西方文化中 “過去、現在、未來”對應的是線性的可以截斷的三個時態,而在本次研討會中“過去、現在、未來”對應的是“回顧、總結、再發展”的學術態度,可謂是西式錶述,中式內涵。中國人對待東西方文化、過去和現在、現在和將來,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不是對立或截斷的關係,是一種“對話”的關係(徐冰語)。

蘇新平教授發言

王華祥老師發言

    副院長徐冰教授主持了上午的研討會,他首先對本次展覽的目的、過程、意義及社會反響做了總結,並強調本次展覽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停止那種帶有思維慣性和政治情緒化而又屬於風格層面的討論,希望在過去60年的客觀疏理和總結中,在時代的後視鏡中找到未來發展的依據和方向。

靳尚誼先生發言

詹建俊教授發言

    潘公凱院長的發言,圍繞如何從文化的角度理解素描、素描在未來的美術教育中處何種位置展開。他從世界文化的角度,指出西方的素描和中國的白描都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追根溯源談素描與西方科學主義、實證主義的關係,認為應該把素描看成是全人類在視覺文化發展過程當中的重要的基石,是人的手、眼和心的三者配合的一種西方式的訓練方法,是視覺感受能力和判斷能力的訓練,書法和中國畫筆墨則是中國人創造的手、眼、心配合的另一種方式。他認為這種訓練是非常重要的,是野蠻的人走向文明的人的重要的一個方面。儘管中西文化差異很大,但真正當代的態度如徐冰教授所説,是不排斥任何有益的文化營養的。潘院長的發言,強調了堅持嚴謹的素描訓練,是對於藝術教育帶有根本性的決斷。 

錢紹武先生發言

呂勝中老師發言

    靳尚誼先生在發言中詳細講述了他的藝術探索軌跡,其探索經歷折射出美院學科發展的幾個階段。發言中再次闡述了他對素描的觀點,即“素描解決的是水準問題,不是風格問題”,因為風格個性是天生就有的,風格個性沒有高低,但水準有高低之分。候一民先生則與大家分享了他人生的學習經驗,以及跟隨徐悲鴻先生學習時的一些趣事。錢紹武先生的發言則圍繞“規律與自由的關係”展開,他指出規律需要去掌握,掌握了規律才得到自由,而不是靠否定規律而獲得。 

鐘 涵教授發言

廣軍先生發言

    下午的研討會由造型學院院長蘇新平教授主持。鐘涵先生在發言中提出整合式研究,並將此作為美術界的責任。他認為整合式研究能夠把各自在同一個方向上,從傳統到現代的研究,使之延續與轉化,應該有個全校性的一個課題。這一點也暗合了版畫係李帆老師的想法,他強調在教學中應排除教師個人經驗和主觀的因素,將混沌的素描基礎教學量化,教師應該教給學生總結後的規律。雕塑係展望老師則提出了一個更寬泛的概念,即“基礎不僅僅是素描,大學的所學的東西都是基礎”,並進而提出“基礎”因人而異,藝術家一生的基礎和創造的“量比關係”,如一個人的身體的營養配比,缺什麼補什麼;又如建房子時,地基和房子高度的“量比關係”。

喻紅老師發言

劉小東老師發言

    在會上,喻紅老師回憶她的學習素描的片段,感觸的是培養學生熱愛繪畫的激情是最重要的,她本人也是素描嚴謹訓練的受益者。劉小東老師也是如此,他認為藝術家活到最後還是得回到素描。杜健先生説 “我覺得這個展覽表現了很多的東西,這裡面隱藏著很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把它挖出來,我自己感覺一個最重要的一個東西,就是這個素描經過這六十年來,我們的發展來看,它為什麼會走成這個樣子?是哪些力量決定它走出這個樣子,素描教學怎麼做,其實本質上研究一個藝術教育的道路問題,那麼對這個問題怎麼做呢?就是要放開一下眼界。非常重要的東西,是人性解放的一種表現,多樣性是很重要的”。廣軍先生的發言,再次提及徐冰的 “撞南墻”和王華祥的“將錯就錯”的往事,並肯定其教學探索的意義。

孫為民先生發言

    王華祥老師説 “ 回想一下以前,是因為它伴隨著一個比較專制的藝術形態,比較一元化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實際上我們不是反對全因素素描,不是反對寫實,我們反對的是不讓我們發展,不讓我們有新空間,有新拓展,但是這個事情當年看不清,我們要反對的連同這個事情本身一起反對掉了,但是回過頭來想呢,我覺得問題不在全因素上,問題是它不能夠作為一個終生的唯一的一個藝術標準, 我認為視覺的觀察還是最重要的,那麼為什麼重要呢?我認為人是太有限了,人的能力、生理、生命的時間都非常有限,我們要觀察就意味著説我們在自然面前有一顆謙卑的心”。如建築學院的王兵老師所説,學生應該多接觸自然,素描的對象不只是在教室中,素描教學有時可以為學生療傷。之後,高天雄、靳軍老師和王璜生館長與大家分享了策展及布展過程中的深切感受。

唐勇力老師發言

    中國畫學院唐勇力院長認為中國畫在這個中國美術的發展當中,它是有自己的一個“自律性”,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畫的教學,它和西方的油畫教學或者版畫教學,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中國畫它有自己的文化傳統,有自己的文化精神,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中國畫本身它的傳統最深厚的是山水和花鳥,在教學當中,中國畫的臨摹都非常的重要, 中國畫中的基礎教學的“線描”與西方“光影素描”的有不同特性。上個世紀初以來的教學紛爭,而在這次研討會中則是一種平和的、理性的學術對話。楊力書記認為,徐冰教授策劃這次展覽最好的切入點,就是停止某種政治化、情緒化的紛爭,這一點意義重大,因為美院爭論了近大半個世紀。

展望老師發言

    中央美院素描60年的發展演繹中,也伴隨了60年的故事,從徐悲鴻到當代,有候一民先生“罷課”;徐冰教授“撞南墻”;到王華祥老師的“將錯就錯”;到譚平、周志禹老師將“設計素描”的引入和拓展;呂勝中老師的實驗藝術系的素描探索。從古典到現代,從結構到解構,從寫實到抽象,從單一到多元,從封閉到開放,從中西的對立到中西的對話,在繼承中發展,幾代海歸派和本土派教師的共同參與,中央美院的素描教學才走到今天。與其説是素描60年發展的歷程,不如説是60年教學思維方式的演繹和轉變過程。

靳軍老師發言

    本次素描60年展覽讓很多藝術家和觀眾為之深深的感動和震撼,很多著名藝術家如孫為民先生專程幾次來看這次展覽,中央美院的美術館從來沒有這麼熱鬧。靳尚誼等先生在發言中高度評價這次展覽。詹建俊先生説,這次展覽的確是美術學院建院以來在素描問題上最全面最有規模的展覽,不僅是我們這個學院美術新館建館一年來最好的展覽,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個問題上,在美術上,特別發展到當代當下,最有價值的一個展覽,甚至於對我們當代藝術的發展,都會起到十分大的推動作用。靳之林先生也感慨地説,多年沒有看過這麼經典的展覽,實實在在的非常沉重的一個傳家寶,概括了過去,也給將來的發展做出了啟示。邵大箴先生説,這樣的素描展可能只有中央美院能拿得出來,這源於中央美院這樣的傳統積澱和深厚的學術背景。劉小東老師也認為《中央美術學院素描60年》是一個世界一流的展覽。本次展覽的全國巡展工作正在籌劃中。

蘇高禮先生發言

高天雄老師發言

    總之今天的研討會可謂是“仁者見水,智者見山”,從多種角度切入藝術的本體部分。有回顧,有經驗,有得失,更有對明天的期盼和未來的責任。素描作為一種表達人類認知和情感可轉化為視覺的最直接的媒介,時代變遷,但它的意義永不會消減。 而人類從前工業時代-工業時代-網路資訊時代,我們又悄然步入新的60年,我們如何去定義素描,“素描何為?” ; “基礎何為?” ; “教育何續?”,相信在下次的“素描何為?”的閉門會議中能得到更多的答案和解讀。 過去我們已走過,現在我們靜心思考,未來我們繼續拓展,也許這次素描60年展覽能成為未來60年的啟示錄。(董慧萍\文 董月航 張超\圖)

 

王璜生館長發言

 

周至禹老師發言

李帆老師發言

杜健先生發言

王兵老師發言

孫景波 廣軍先生

詹建俊先生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